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由康文署獨自營運的兩個大型場地,包括香港大球場和香港體育館(紅館),近年都分別錄得過千萬盈餘,政府在興建啟德體育園區時,則建議採用公、私營界別合作方式,期望在效率和創新方面都達至最佳效果。據了解,政府希望體育園區有較大社區性,特別在場館收費上,可達到市民可負擔水平。
康文署獨營 大球場紅館年賺千萬
政府過去多個項目,均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或營運,如亞洲國際博覽館、數碼港等。其中前水警總部現為「1881 Heritage」,則以私營權方式招標,2003年政府招標時,吸引信和、長實等6個大集團入標,最終由長實以3.52億元投得發展權,為期50年。
不過,長實投得前水警總部後引起不少爭議,如總部大樓原有192棵樹,但長實中標後要求砍伐地盤內70%樹木,最終水警總部大樓只有18棵樹被保留。「1881 Heritage」開放後,發展商被揭發起多了樓面面積,但沒向政府補地價。
長實發展舊水警總部爭議多
康文署表示,過去3個財政年度,大球場每年平均收入約5800萬元,同期平均開支約3800萬元,包括人手、維修及日常運作開支;紅館錄得的盈利更高超過8000萬元,根據11/12年度財務數據,紅館收入近1.29億元,支出為4026萬元。若啟德體育園區以公、私營合作方法營運,最終場館能否有利普及使用,關鍵在於政府除考慮投標者的金額,招標條款會否限定收費準則等細節。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