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兒子11歲,剛升上中一,他性格內向,是「細仔」。小學時,要一段長時間才能適應學校生活,他朋友不多,小學生涯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不過,他們各自派到不同的中學,兒子升上新校後,好像一直沒有認識新朋友,每天上學放學都是一個人。 我從他和舊友講電話中才知道,他在學校想參加的興趣小組名額已滿,學校為他安排的棋組,他又說興趣不大,而且組員很厲害,程度差好遠。我真擔心他沒朋友,如何幫助他呢?
孩子剛剛展開中學生活,面對眾多新環境和新事物,不少孩子出現大大小小的適應困難,表現可能未如人意,爸媽應正面鼓勵,耐心地給予關心、體諒和支持,避免集中在某些不如意的經歷上,應該多指出他做得好、比以前進步的地方,讓他建立信心。
與舊友訴心聲助減壓
升中後,在學習和活動上,都要求孩子提升主動,有些性格內向、較怕羞的孩子,會顯得力不從心,分外吃力。像這個孩子,他隻身走進新校園,又未找到談得來的同學建立新社交聯繫,感覺孤單,再加上想參加的興趣小組額滿,能去的並非擅長,說不定他內心也很煩躁焦急,這亦很容易積累成負面的感覺。這時候他能和舊友傾訴心聲、交換情報,除了維繫友誼外,也有利他排遣挫敗感。
父母齊發掘新校優勝處
當孩子表示對新學校不滿意,希望和好朋友一起時,爸媽也不要斷然拒絕,可以和他一起談談新學校和小學時有什麽不同,讓他認識中學和小學教學、活動要求不同之處;再比較他由好朋友中得知別的學校又是怎樣的,爸媽也不妨了解不同學校,大家一起討論孰優孰劣,在過程中,大家一起發掘新校的優勝之處,不難發現誰也會在新環境中碰上不如意的事,進而讓兒子知道他不是校中唯一不習慣新環境和安排的學生。
輕鬆提出改善提議
面對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不妨輕鬆提出一些可改善的提議,例如他既然進了棋會,不如抱着認識新事物、向其他資深組員學習的心態,爸媽也可和他一起找相關書籍研究,了解遊戲規矩,在家試玩、練習,就算輸了棋,在過程中也會學到新知識,從中引導孩子看事物的光明面,不糾纏在缺點、失敗上,便可減輕大家的壓力,以樂觀態度對付挑戰。
爸媽也可私底下接觸孩子的班主任,就孩子情况交換意見,現在的學校不少有訓輔安排,由老師篩選合適的高年班師兄師姐帶領新生適應學校生活。這類含蓄而自然的互動安排,不但可以在學習上幫孩子一把,也有利他自然地認識不同的朋友,加速融入校園,產生歸屬感和增加自信。
資料提供﹕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高級督導主任李潔露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