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來在大選前夕,在民調中叮噹馬頭、難分高下的美國總統選舉,最終卻由奧巴馬輕鬆勝出。
大選之前,與朋友聊天,我一直對奧巴馬的勝算較為樂觀,這是基於兩個原因。
戰後連任失敗總統僅屬少數
首先,不說大家可能不知道,戰後近70年,只有兩位在任美國總統是競逐連任失敗的,一個是卡達,另一個是老布殊。(可能有人會提出還有一個福特,但請記得他不是「選」出來的,他不單止是填補因水門醜聞下台的尼克遜而走馬接任總統,更甚的是,他甚至不是尼克遜當日的競選搭檔,只不過因原先的副總統安格紐亦因醜聞甚至較尼克遜更早下台,才在任期中段由福特「冷手執個熱煎堆」,補上副總統一職,所以這裏不算。)
所以在任總統競逐連任失敗,本來便屬少數。
成功避開英雄塚
况且,在大選前一星期,美國東岸颳起超級颶風Sandy,吸收了小布殊當年處理另一颶風Katrina失敗,成了其政治上最後一口「棺材釘」的教訓,今次奧巴馬不敢一絲怠慢,甚至暫時中止自己的選舉工程數天,也要投入救災,結果根據《華盛頓郵報》一項民調顯示,近八成選民讚許奧巴馬處理風災的表現,在選情膠着之際,為他送來一陣「及時雨」。甚至災情嚴重的新澤西州,共和黨籍的州長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見奧巴馬不斷施以援手,甚至親自乘直升機視察災場,了解水浸塌樓等災情,又親身探訪災民,亦不得不多次公開讚揚奧巴馬。
正如Florence Davey-Attlee在10月31日於CNN所撰寫的評論〈Can elections be blown off course by natural disasters?〉,便曾引述專家的研究指出,政治領袖如果處理天災不當,他們往往在緊接而來的大選中遭受國民以手中的選票作懲罰。早於一個半世紀以前,英國名相狄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便曾指出若然天公不作美再次五穀失收,那就會讓其所屬政黨輸掉大選,結果不幸言中。曾經研究過天災的政治效果之倫敦King's College教授Mark Pelling,便曾以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等例子來作說明。
我想,奧巴馬一定明白箇中的利害,因此矢志不讓自己臨門一刻,讓這場風災成了自己的英雄塚。
到了最後,連兩位共和黨重量級人物,紐約市長彭博及前國務卿鮑維爾,也公開表態挺奧巴馬時,人們看到兩老也如此押注,便知羅姆尼大勢已去,他於10月初因第一場電視辯論而凝聚的一點點氣勢,亦最終被吹散。
失業率回落
奧巴馬連任的最大障礙,眾所周知,一直是經濟問題。
選舉政治學上有所謂「錢包投票」(pocketbook voting)理論,那就是如果一個國家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困擾,選民在大選中捨棄執政黨的機會便會大大增加。而且,經濟表現與選民如何投票,兩者間的關係存在着兩面性,即是,不單止在經濟不景時,選民會以選票懲罰執政黨;在經濟繁榮時,他們也同樣會以選票來獎賞它。學者慢慢發現,經濟表現對選民如何投票的解釋能力,在歐美國家的研究個案中,甚至要較宗教及階級等因素,還要來得強大。
但就在大選前夕,在他上任後一直高踞不下的失業率,終於回落至8%以下,至9月下降至7.8%,為他連任克服一大障礙。
任內兩件事讓人心悅誠服
我本來不是奧巴馬的「粉絲」,但他於任內在兩件事中的表現,卻讓我對他心悅誠服。
第一件事,是他於上任後第二年,聲言「寧可做一任有為總統,也不願做兩任平庸總統」,並在這樣的堅毅意志之下,力挽狂瀾,排除萬難,爭取到眾議院以219票對212票的輕微票數,通過歷史性的健保改革法案。
雖然當時要讓奧巴馬放棄健保改革的理由和藉口,遠遠要較讓他堅持的為多,例如:
金融海嘯加劇美國經濟衰退,以及政府天文數字式的赤字,令健保方案讓政府百上加斤;共和黨、茶黨、中產階級、商人尤其是保險公司對他的猛烈攻擊,把他罵作是共產、納粹、法西斯主義者;在國會議席補選中,民主黨屢戰屢敗,而當時11月國會中期選舉在即……,但是這些都比不上奧巴馬自己從政的堅持來得重要,那就是要讓每一個美國人,無論貧富都能夠享有健保,以便當他們患病和危疾時,能夠得到妥善的醫療照顧,他亦明白到什麼叫做蹉跎歲月,不乘自己的民望還有些老本,把之押在自己的重點改革項目之上,而左思右想,到頭來只會一事無成。
第二件事,是2011年1月,美國又發生了一宗嚴重的槍擊案,造成6人死亡。就在這個昏暗的時刻,奧巴馬發表了一篇被視為上任以來最好的演說。他本來可以藉着這個機會重重打擊對手,撿政治上的現成便宜,但他卻沒有選擇這樣做。在這篇長約30分鐘的演說中,他沒有火上加油,也沒有像黨友般硬銷槍械管制等民主黨傳統政綱,反而在向死者致哀之餘,把重點轉為前路、信念、願景與希望。他花了大量篇幅向勇敢制止槍手繼續殺人的英雄致敬,從而讓人們看到,慘劇和殺戮以外,還存在着人性光輝、善良的一面,讓大家在哀痛之餘,重拾對人性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他呼籲大家立即停止互相指摘和撕裂的行為,並且說出擲地有聲的一段說話。他說任何人遇到這種悲劇,都會高呼渴求一個解釋:「但此刻最重要的是要停下來想一想,確定這些爭論到底是在治癒傷口,還是在傷害對方。」(It's important for us to pause for a moment and make sure that we are talking with each other in a way that heals, not a way that wounds.)
奧巴馬語重心長的指出,他們當然要檢視悲劇之後的種種原因,避免慘劇重演,但卻要同時避免互相指控和推諉責任,反而應該更小心的聆聽對方,只有一個更加文明及誠實的公共論述,才能讓大家面對擺在國家前面的挑戰。
我不是美國人,沒有權投他一票,但我真的希望再給他4年,讓他有更多的空間去好好解決美國堆積如山的問題。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