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屋換細屋 再買基金助母退休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09日 06:35
2012年11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讀者陳小姐在父親離世後,希望為母親安排穩定的退休生活。目前陳宅於九龍區持有一個市值約500萬元的800呎自住物業,另他們將於今年底取得約值120萬元流動資金及股票遺產。


陳母退休後,主要以三子女每月給予的7000元家用作日常開支。不過,陳小姐有感三兄妹收入不高,而且將來各有家庭負擔後,或未能為母親提供穩定的收入。因此,她計劃出售自住物業,加上父親的遺產,轉為買入兩個面積較小的單位,其中一個單位維持自住用途,另一單位則用作投資用途,淨租金收入全數給予母親作日常開支。


買兩細單位 一自住一收租

理論上,陳小姐的構思是可行的。現時自住物業加上陳父的遺產共620萬元,足以買入兩個約300萬元,面積400至500呎的單位。以本港現時的租金水平估計,投資物業每月應可提供約1萬元的租金收入,租金回報率約4厘,扣除差餉、地租及保險等雜費支出,淨租金收入足以維持其母的生活開支。當然,目前按揭利率處於極低水平,倘較優質單位提供的邊際回報率高於按揭息率,她亦可購入高於300萬元的投資物業,惟應控制按揭水平於三成或以下,以限制風險。


事實上,美國聯儲局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措施後,資金加快流入本港。近日港匯升至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觸發金管局買入美元,沽出港元,令銀行體系總結餘增至1630億元,已反映資金流入的情况逐漸加劇。


也可只買一單位 餘錢買定息資產

與此同時,本港受惠美國超低息政策,以及私人單位供應緊張,在多重有利因素下,預期短期內(6個月)本港樓市下跌的空間有限。然而,樓市屬較長線的投資,本港樓市持續升溫,截至上周五(19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升至111.19,年初至今累升18%,新界區及中小型單位的樓價升幅更超過20%。另一方面,據政府統計數據,首7個月中小住宅單位樓價相等於12年家庭年收入水平,高於過去10年平均值,反映目前入市投資樓市的風險偏高。


建議她可以先將現有物業套現,換入較小的自住單位,其餘的資金可暫投資在定息資產中,而不須急於買入投資物業,但同時亦可為母親提供較穩定的利息收入。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入息基金的投資渠道,投資風險級別為低至中,主要投資於高息股、房地產投資信託、高收益債券及投資級別債券,部分提供每月或每年派息類別選擇。倘基金累積表現能跑贏通脹,已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梁健兒

AMTD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部證券分析員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