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奧巴馬勝出大選連任後翌日,美國股巿沒有錦上添花開出紅盤,反而是以道指大跌逾300點作為對奧巴馬再做4年的「賀禮」。這當然有過去大半年美股累積升幅之後的獲利回套,但更大的原因是,當大選塵埃落定,奧巴馬繼續留在白宮已無懸念,美國社會馬上轉進具體的執政軌道,把最憂心的一面顯現出來——明年初的「財政懸崖」如何處理——成為美國當下最大的難題。
財政懸崖牽連重大
處理不善拖垮美國
美國政治有所謂「上任百日」之說,民眾對新總統上台後有100天的蜜月期,說穿了便是觀察期,在這3個月內,新總統幾乎做什麼都可以;過了百天之後,人們就以最嚴謹的要求對待總統。不過,今天的奧巴馬無法享受這一權利,他已經在4年前享受了「上任百日」,未來4年只是首個任期的延續,不會再有蜜月期,而是面對更嚴厲的考驗,道指急跌300點,便是憂慮白宮未能處理經濟危機的反射:如何管理美國社會對他的期望,是奧巴馬未來4年的第一道坎。
財政懸崖,是指喬治布殊政府挽救經濟的減稅措施今年底到期;同一時間,去年美國政府及國會無法就減少赤字達成協議,於是推出自動削赤機制,前提是倘若特別委員會無法提出折衷方案,削赤機制就會在明年初自動生效,大減國防及福利開支。兩者倘同時發生,其威力可達8000億美元,佔美國2013年GDP約5%,以美國經濟增長預測約2%計算,最壞情况可以是經濟即時進入衰退,對漸見曙光的美國復蘇造成巨大打擊。
關鍵是,美國政府及國會會否任由財政懸崖發生?
去年美國政府與國會之間無法就增稅及削支出達成協議,是因為兩黨把協議過程視作今年大選的前奏,大量選舉政治攙雜其中,經濟問題變成爭逐選票的爭論。如今大選已是明日黃花,國會議席亦名花有主,下次全國選舉是後年底的中期選舉,總統選舉更是4年之後,當政治問題不再是迫在眉睫的議題,務實主義取而代之。選後兩天,朝野兩黨主力人物浮面,提出方案希望渡過難關。儘管仍見各有打算的迹象,但起碼在這一刻還不至於出現不惜弄砸經濟也要遂現「政治原則」的搞局者。
出現這樣的情狀,原因有二,一是美國經濟不可能再折騰,民主共和兩黨都明白,兩大評級機構都放了話,若是美國過不了這關,主權評級可能再往下調,這只會令稍見起色的經濟馬上栽到底;二是這類搞局者在歷史上都沒有好下場﹕1995年府會鬥法,時任眾議院議長金里奇卡着預算案,總統克林頓寸步不讓,結果聯邦政府停擺21天。政治後果是,翌年大選共和黨兵敗如山倒,而克林頓雖然順利連任,但也被迫接受金里奇方案的內容。對兩黨來說,從經濟和政治來計算,讓財政懸崖出事都不符合一己政治利益,並不存在巨大誘因要讓財政懸崖變成美國跳崖。
下次選舉距離尚遠
兩黨合作不無可能
因此,於政治操作而言,財政懸崖是偽命題,因為這一刻美國政客不致冒天下之大不韙,操弄經濟議題作政治資本。但於經濟角度來說,財政懸崖卻是真實命題,美國面對的是深如千仞的經濟深淵,面對16萬億美元國債,還有巨大的財政赤字,這不單是民主黨的責任,也是共和黨的責任,因為倘未能減少赤字,不但經濟復蘇期拖得更漫長,動搖美元地位。連串影響是任誰當美國總統都知道並必須面對的,美國不可能永遠以舉債來支付巨大的花費。
奧巴馬在上周五有關經濟的講話,一定程度顯示了他是願意與共和黨一同解決財政危機,而共和黨也有意盡快達成協議,無謂夜長夢多。加上奧巴馬政府的中央情報局長彼得雷烏斯爆出婚外情辭職,目前尚未知有否涉及更多的醜聞,例如機密泄露,隨時可能是另一個政治炸彈。在這個緋聞炸彈引爆前,奧巴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先行拆除財政懸崖這個炸彈。甫連任即面對兩個危機,奧巴馬只能以快打慢,見招拆招,財政危機不宜拖慢解決。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財政懸崖牽連重大
處理不善拖垮美國
美國政治有所謂「上任百日」之說,民眾對新總統上台後有100天的蜜月期,說穿了便是觀察期,在這3個月內,新總統幾乎做什麼都可以;過了百天之後,人們就以最嚴謹的要求對待總統。不過,今天的奧巴馬無法享受這一權利,他已經在4年前享受了「上任百日」,未來4年只是首個任期的延續,不會再有蜜月期,而是面對更嚴厲的考驗,道指急跌300點,便是憂慮白宮未能處理經濟危機的反射:如何管理美國社會對他的期望,是奧巴馬未來4年的第一道坎。
財政懸崖,是指喬治布殊政府挽救經濟的減稅措施今年底到期;同一時間,去年美國政府及國會無法就減少赤字達成協議,於是推出自動削赤機制,前提是倘若特別委員會無法提出折衷方案,削赤機制就會在明年初自動生效,大減國防及福利開支。兩者倘同時發生,其威力可達8000億美元,佔美國2013年GDP約5%,以美國經濟增長預測約2%計算,最壞情况可以是經濟即時進入衰退,對漸見曙光的美國復蘇造成巨大打擊。
關鍵是,美國政府及國會會否任由財政懸崖發生?
去年美國政府與國會之間無法就增稅及削支出達成協議,是因為兩黨把協議過程視作今年大選的前奏,大量選舉政治攙雜其中,經濟問題變成爭逐選票的爭論。如今大選已是明日黃花,國會議席亦名花有主,下次全國選舉是後年底的中期選舉,總統選舉更是4年之後,當政治問題不再是迫在眉睫的議題,務實主義取而代之。選後兩天,朝野兩黨主力人物浮面,提出方案希望渡過難關。儘管仍見各有打算的迹象,但起碼在這一刻還不至於出現不惜弄砸經濟也要遂現「政治原則」的搞局者。
出現這樣的情狀,原因有二,一是美國經濟不可能再折騰,民主共和兩黨都明白,兩大評級機構都放了話,若是美國過不了這關,主權評級可能再往下調,這只會令稍見起色的經濟馬上栽到底;二是這類搞局者在歷史上都沒有好下場﹕1995年府會鬥法,時任眾議院議長金里奇卡着預算案,總統克林頓寸步不讓,結果聯邦政府停擺21天。政治後果是,翌年大選共和黨兵敗如山倒,而克林頓雖然順利連任,但也被迫接受金里奇方案的內容。對兩黨來說,從經濟和政治來計算,讓財政懸崖出事都不符合一己政治利益,並不存在巨大誘因要讓財政懸崖變成美國跳崖。
下次選舉距離尚遠
兩黨合作不無可能
因此,於政治操作而言,財政懸崖是偽命題,因為這一刻美國政客不致冒天下之大不韙,操弄經濟議題作政治資本。但於經濟角度來說,財政懸崖卻是真實命題,美國面對的是深如千仞的經濟深淵,面對16萬億美元國債,還有巨大的財政赤字,這不單是民主黨的責任,也是共和黨的責任,因為倘未能減少赤字,不但經濟復蘇期拖得更漫長,動搖美元地位。連串影響是任誰當美國總統都知道並必須面對的,美國不可能永遠以舉債來支付巨大的花費。
奧巴馬在上周五有關經濟的講話,一定程度顯示了他是願意與共和黨一同解決財政危機,而共和黨也有意盡快達成協議,無謂夜長夢多。加上奧巴馬政府的中央情報局長彼得雷烏斯爆出婚外情辭職,目前尚未知有否涉及更多的醜聞,例如機密泄露,隨時可能是另一個政治炸彈。在這個緋聞炸彈引爆前,奧巴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先行拆除財政懸崖這個炸彈。甫連任即面對兩個危機,奧巴馬只能以快打慢,見招拆招,財政危機不宜拖慢解決。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