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東南亞國家老撾動工興建備受爭議的湄公河主流首座水壩,惹來鄰國和美國抨擊,稱可能會嚴重影響下游生態和民眾生活,但泰國則因會買入水壩發出的九成電力而全力支持。
老撾在湄公河下游主流興建的薩亞布里(Xayaburi)水壩,造價達35億美元(271億港元)。薩亞布里水壩為泰老合作基建計劃,預計將在2019年完成,九成半生產的電力將出口泰國。越南和柬埔寨反對興建水壩,認為需要延期以作更深入的環境評估。環境專家警告,興建水壩將會截斷魚類游往上游產卵,也會令到下游水流減少,影響農作物收成。
環境專家:魚類無法上游產卵
環保組織「國際河流組織」(International Rivers)東南亞政策主任赫伯森(Kirk Herbertson)表示:「這計劃總是按計劃進行,從未延期……老撾這樣就如賭俄羅斯輪盤一樣。」越南環保組織「湄公濕地」(Mekong Wetlands)負責人源輝天(Nguyen Huu Thien)說:「薩亞布里水壩為其他這些(興建水壩)問題上開壞先河。」外界憂慮,今次老撾動工興建薩亞布里水壩,將加快湄公河下游的其他水壩興建項目進程。
美國政府亦發聲明,指雖然明白興建水壩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但「薩亞布里水壩對生態系統的嚴重影響仍然是未知之數」,呼籲老撾延遲興建,直至環境評估報告完成為止。
恐開壞先例 美國表關注
老撾副能源部長維拉馮(Viraphonh Virawong)上周三出席動工儀式時說:「我非常有信心這不會對湄公河有任何壞影響。但所有基建發展都存在變數,我們要平衡利潤和造價。」他續指出,新改良的水壩設計令淤泥能定期在水壩底部的活動機關中排出,亦增設通道讓魚類通過,以減低對生態的影響。
湄公河全長4900公里,由中國(稱為瀾滄江)起通過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是全球最大淡水魚資源,涉及6000萬人口的生計。老撾是內陸國家,位處熱帶雨林帶,天然資源豐富,水力發電和採礦佔老撾每年經濟增長率逾三分之一,相信在未來十年將愈加重要。
基建落後 不公平條款拉攏外資
可是,由於老撾基建至今並不發達,要發展就要依靠外資以不甚公平的條款配合下發展。本月起中資企業將投資70億美元興建首都萬象至中國昆明的鐵路,落成後的50年內,老撾政府可分三成盈利,中方則可得七成。至於近日受爭議的薩亞布里水壩,雖然說是泰老合作建設,但同樣附上「不公平條款」,例如必須把九成半電力以低價售予泰國。
不過,老撾資訊及文化部經理蓬塔薩格(Mr. Phonthasack)表示:「公平得很。外國企業付出所有資金,我們沒財力,亦沒有技術和資金,惟有讓他們幫我們開發。你知道,投資當然涉及利益,那是無可厚非。」
綜合報道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