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讚」好人好事 減社會怨氣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1日 21:35
2012年11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人消費意識抬頭,動輒拋出一句「今時今日咁嘅服務質素唔夠」,經常透過完善的投訴機制表達不滿。在現今的投訴文化之下,今年初成立的「我讚﹗」網站,設立讚揚身邊好人好事渠道,至今9個月已收到480宗讚賞個案,更把「讚賞信」逐一送遞予獲讚揚者,包括細心為食客剪斷粉絲的員工、特意為日本遊客指路的巴士司機,以引進欣賞文化,平衡充斥社會的投訴怨氣。網站創辦人笑言,不少獲讚揚者總以為「被整蠱」,甚至認定所收的是投訴信,可見前線人員的憂慮,需要改善風氣以杜絕惡性循環。


現今社會,有人會投訴企鵝館太凍、有人投訴帶同導盲犬者不似視障人士,似乎投訴早成為港人生活一部分。另一邊廂,有年屆七旬的食店清潔員銀姐,繼續敬業樂業,隨身帶備一把小鉸剪,為有需要的食客剪斷粉絲、為年長食客剪碎食物,所做的事縱然瑣碎,看在他人眼中卻見貼心(見另稿)。


銀姐細心服務的事迹被貼上「我讚﹗」網站表揚,網站創辦人陳偉業指出,平台至今收到480宗同類讚賞個案,包括飲食、運輸、零售、醫療及教育等18種行業人員。除了銀姐的個案,也有九巴車長特意到上層提醒日籍遊客下車,再指示轉車地點;亦有面帶笑容的聽障侍應,不厭煩地協助客人拍照留念。網站人員會把讚賞信印製一式3份,分別實地送予獲讚揚員工、其上級及有關機構。


慣被投訴 聞表揚不知所措

要找到獲讚揚者並非易事。陳偉業憶述,當日根據撰文內容到巴士總站,守候超過半小時才見到上述車長,「他笑言,前一天收到公司來電,還以為是被『照肺』」。不少前線人員總以為被人整蠱或一臉戒備,擔心又被投訴,直至看到信件內容才變得靦腆感動。


曾從事酒店及旅遊業的陳偉業形容,創立網站是因為認為讚賞渠道太少,至今卻發現前線人員都「習慣」被投訴,加上科技愈發達、發泄不滿的成本愈低,造成惡性循環,員工下班後很多都成為充滿負能量的消費者。他認同,適當的投訴有助行業進步,但消費意識太強卻令好人好事被忽略,「不少員工笑言應每人夾10元,給劉德華再拍一輯『做客之道』的廣告」。


笑言拍「做客之道」廣告

為防止平台充斥打手及廣告,撰文會要求網民清楚描述時、地、人及具體事件,若忘記或不知道服務員姓名,也可以外觀描述代替;網站開放予巿民作不同類型的各式讚賞,雖然會向商業機構提供收費顧問分析,但對學校及非牟利團體則免費,而每間公司版面只可顯示多於5篇撰文。網站人員會先審核、後刊登,若發現有人用以宣傳或投訴,會將之刪除並回覆電郵跟進。


明報記者 錢瑋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