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反覆靠穩,走勢營造小型「頭肩頂」的右肩,料續有下調壓力。由於美國財政懸崖懸而未決,兼且內地上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僅5000億元創13個月新低,成交縮減至421億元,觀望轉濃,市場正等待「十八大」公布人事任命消息,短線宜採觀望態度,但基建股仍可受惠於「穩經濟」國策,中國建築(3311)質優可低吸。
外圍「秋風秋雨愁煞人」,日本上季GDP跌3.5%今年首現負增長,當地官員指或已陷入衰退,美日處於風雨之際,市場焦點已轉至中資股身上,雖然大市全日沽空金額於總成交佔比,由上日9.19%降至8.09%,但沽空對象集中於中資金融及資源股,如本欄早前所述應市之策暫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兩萬一點關絕不宜失守的分水嶺。
據《明報》數據庫統計,雖然港股昨日回升,但全日升跌比率由上日40比60,回落至38比62,下跌比率連續兩個交易日低於50水平,下跌3%的股份佔所有下跌股份比例,由上日7.5%提高至20%,陰陽燭佔比為62比38(上日為60比40),調整壓力增加。
資金戀棧績佳高息股
據數據庫統計34個行業表現,上周熱炒的新材料、水泥行業昨各跌逾3%,外圍經濟前景未明,工業及航運業亦分別下滑1.7%及1.65%;在美財政懸崖的「迷霧」下,部分資金轉捧盈利能見度高的行業,房託基金及管道燃氣各升1.3%,資金仍戀棧績佳及高息股,領匯(0823)昨再破頂升逾2%最高見40.6元,盈利能見度高的股份無懼大市浮沉,「有麝自然香」。
基建加快上馬 中國建築可留意
內地「十八大」本周稍後結束後,將公布新的人事安排,中央為應付外圍多變的局勢,料會加快基建項目上馬,以達「穩經濟」增長的目標,對主要從事建築、保障房工程及基建項目業務的中國建築營造有利的環境。
中國建築首10月新簽合同逾360億元已率先完成全年目標,公司除已參與建造天津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外,亦開始在重慶、杭州及無錫開展新項目,上半年保障房項目錄溢利1.51億元,按年升1.06倍,續受惠國策及本港基建發展機遇,市場料未來盈利複合增長率達30%。
明報記者 謝偉龍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