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綠色生活﹕行得走得種植箱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03日 22:35
2013年02月03日 22: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有泥土、水和陽光,就能種出食物,這些是基本要素,不過,水太多、陽光太猛或太小,植物亦不會健康,甚至「死畀你睇」。


家居種植,種在天台或陽台也好,盆栽放在一個地方以後就不常搬離原來位置,原因是它們有一定重量(又或是自己懶惰),因此任由植物被風吹雨打,以為它會捱得過,偏偏有些植物很脆弱。


HK Farm的Michael,聰明的把植物種在流動種植箱內,不論植物有多大多重,一隻手,便可輕易將它們推到不同地方,避雨或追太陽,提供理想環境讓植物健康生長。


天台種植 撐本地食材

HK Farm的Michael,許多人不會陌生,這位年輕養蜂人,3年前在工廈天台創辦HK Honey,以實驗性質養蜂,出產自家製蜜糖。養蜂後,還實現天台農場計劃,告訴人們,在寸金尺土的城市,也可以自耕自吃。


天台農場在外國不是新鮮事,早前Michael到了紐約大型天台農場Brooklyn Grange參觀,令他大開眼界。周遭種滿農作物,綠油油一片,抬頭是大片藍天,滿地泥濘,向日葵比人更高,甚至飼養了雞,此情此景猶如將整片農田及設施搬到天台上,Michael留下來當義工農夫,一邊幫手,一邊學習耕種。回港後,Michael便和兩名外國朋友Glenn及Matthew,定下天台農場計劃,租下牛頭角一天台,HK Farm正式誕生。三人躊躇滿志,希望透過一系列活動和工作坊,拉近人、土地和食物的關係。


自耕自吃

HK Farm的4000呎天台,有多個大小不同的流動種植箱,種滿各式香草和蔬果,中間的蜜蜂箱養了蜜蜂,在小小的田基旁,Michael看着他的農場,眼神堅定的說,「HK Farm成立有兩個目的,第一,想更多人自種食物,第二,希望市民多吃本地食材,支持本地農業」。


作為一個產品設計師,Michael自言需要了解社區,關心社會。他眼見小店逐漸被淘汰,食物倚賴進口,香港農業萎縮,他希望市民少去超市,多支持本土小店,支持本地農業,不時不食,學校多舉辦農耕體驗,讓小朋友知道,生活在城市,也可以嘗到自己種的蔬果。


一個箱 盛載一個社區

三人坐言起行,工作坊一個接一個,自製流動種植箱是他們的得意之作,底部裝有4個滑輪,將木箱墊高,讓蔬菜避開地面熱力,而且方便下雨時移去有瓦遮頭的地方,陽光普照時又可推去曬太陽,轉箱底用的麻包袋,氣孔多,可幫助泥土疏水,整個種植箱,美觀與實用兼備。談到種植箱的製作,Michael多番強調,「我們重視detail」,他口中的detail,是與本地社區的關係。


幫襯香港製造

製作種植箱的材料大部分來自我們的社區,麻包袋幫襯新填地街的小店,松木板在旺角購買,泥土來自馬寶寶社區農場,用來打蠟的蜜蠟是本地蜂場出品,螺絲是找五金舖幫忙訂購的香港貨,「貴少少,但有意思」,Michael認為。五金舖老闆也感到奇怪,為何平螺絲不買,要買香港貴貨?Michael將工作坊及製成品的相片給五金舖和每一間小店的老闆看,給他們知道HK Farm在做什麼,「或者老闆們會跟街坊談起HK Farm,我們將種子埋在老闆心上,假以時日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然後像花粉一路傳開去,令更多人重視香港出品」。


你做的種植箱,也可以像Michael一樣,與社區有關聯,令它變得更有「內涵」。


流動種植箱工作坊

HK Farm定期舉辦流動種植箱工作坊,詳情請參閱hkfarm.org

內容包括:HK Farm介紹和參觀、都市有機耕種介紹、種植盆製作(34×28×20cm)、蜜糖茶時間

收費:$700(包所有材料、2款種子及流動種植箱製作手冊)

麻包袋售賣點:油麻地新填地街197號地下(永合成公司),麻包袋約$15個

文 李佩雯

圖 葉思雅

編輯 蔡曉彤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