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報獲悉,華置(0127)及新世界(0017)旗下西半山干德道55號(見圖)地盤,空置約20年後,近期終完成改契、補地價,獲准解除35呎(即約4層高)的高限,現可「增高」發展為一幢約13層高海景超級豪宅。由於補地價只是容許項目由「矮闊形」變成「高瘦形」,並不涉及增加可建樓面(見圖),以現時補價約3.1億元,按可建樓面計算,每呎樓面補地價為3600元。項目料可為發展商獲利約25億元,大賺兩倍多。
特首梁振英剛宣布積極研究放寬或解除半山及薄扶林的發展限制令,該限制令原意並不是要禁止兩區的所有住宅發展,只是限制政府於兩區出售地皮以及不會批准發展商透過補地價,以增加發展樓面。而干德道55號地盤,屬限制令範圍之內,惟由於項目現時只是放寬高度,但可建樓面不變,地政總署一直認為這種改地契、補地價,並不受限制令所管制。項目早於2010年已獲政府原則上批准改契,而補地價於本年1月施政報告發表前亦已落實。
申訴專員曾批評 改地契一度陷停頓
干德道55號,可算是本港空置最長的住宅地皮之一,經歷本港樓市的數次大起大落。華置與新世界分佔項目的70%及30%權益,發展商早於1992年以1.42億元購入地盤,及至2002年,項目獲城規會批建一幢13層高(3層停車場平台另加10層住宅)、48伙的住宅大廈,可建樓面8.78萬方呎,不過於2006年申訴專員發表報告,批評地政總署批准西半山一個同類的改地契個案(見另稿),令到政府多個部門要聯手評估要如何合作執行半山發展限制令 ,使該項目的改地契一度陷入停頓。
料呎售4萬 可勁賺25億
及後,報告認為再加強半山發展限制令並不可行,干德道55號的改地契程序隨即重新啟動。近期政府批出3.1億元補地價,新地契容許發展商可建10層高住宅大廈,而停車場及經政府批准的設施則可不計算為樓層。該補地價獲發展商接納,加上購入價及其他建築成本,預料發展成本約10餘億元。由於該項目中層已享有海景,且位於近10年沒有新供應的干德道末段,若參考附近天匯的售價,預料實用呎價平均可售4萬元,可套現約35億元,發展商可獲厚利約25億元。
業界:區內項目多 料成市場焦點
有測量師認為,現時項目每方呎補價3600元,屬於筍價。項目預售需要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中原西半山高級營業董事李巍認為,該項目呎補3600元,實屬「筍價」,以旁邊寶珊道1號為例,有海景的最低層實呎2.5萬元,而高層特色戶實呎可逾4萬元。李表示,最該項目已空置10多年,若項目可以真的動工,認為可成為市場焦點,並有機會於年內應市。
李巍表示,西半山及西區本年將成為新盤焦點區,新地(0016)即將推售堅尼地城Imperial Kennedy、嘉里(0683)興漢道18至27號、另外太古地產(1972)衛城道項目亦可能於年內應市,而新地及新世界分別於西環南里的項目,亦為本年焦點盤。
明報記者 周偉強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