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2013年以來樓市表現強勁,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截至1月27日最新錄119.13點,再創歷史新高之際,市場隨即傳出港府快將出招。美銀美林(亞太)董事總經理暨中港房地產研究主管魏志鴻接受訪問時表示,港府出招有迹可尋。根據他們的統計,近年當樓價在半年內升幅10%以上,而過去3個月樓價升約5%,便會觸發政府再出招。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本周一出席立法會會議時再次提醒,近月樓市重燃升勢,本港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例高見59%,已逼近歷史高位,又放口風指必要時會再推第六輪措施,不過就稱沒有既定量化方法和出招時間。
樓價3個月升5% 將出招打壓
美銀美林魏志鴻則表示,政府出招其實有數得計,過去出招前6個月,樓價普遍升10%至12%,出招前3個月的升幅則約5%、6%(表)。事實上,CCL截至1月27日最新錄119.13點,對比3個月及6個月前分別已升逾11%及逾4%,出招與否快見分曉。「除非樓價不再升,之後都橫行。但現時二手市場業主繼續封盤,一手發展商又唔減價,中原指數繼續升,睇個勢唔似橫行,故相信政府快會出招。」
對於投資者或者自住用途的買家最關心現時應否入市,魏志鴻直言不主張現時入市。「睇番過去10年樓價圖,你仲點會想買?03年、04年你唔買,到08年都未買,今日仲要去買?風險收益毫不吸引。」
他續指出,從過去歷史見到,本港樓市每逢16年便是一個周期,包括1965年,以及81年第3季、1997年第3季,三個樓市高峰之間相隔約16年,再相隔16年便是2013年前後。他又指出,每次樓市大跌,事後都會發現有經濟或是政治事件發生,比如1973年股災拖累樓市大跌,1989年六四事件是政治因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四小龍經濟不穩,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等。「現時無人知咩會是觸發點,可能是石油危機、可能是戰爭,往往只能是事後回顧才知那樣嚴重。」
息口倘逆轉 預示跌市
不過,他認為今次跌市不會如1997年般「大鑊」。政府此前的統計資料顯示,超過六成居於自住物業的業主已經供完樓,沒有任何按揭負擔,很多父母只需按半層樓予銀行,便可以有數百萬的現金予子女付首期置業,這批購買力仍足以支撐樓市。
魏志鴻認為,捕捉樓市走勢要留意息口變化,要細看租金收入減去按揭利率的走勢,近年因為有罕見的美國超低息環境下,才導致罕有出現收租供樓仍「有得賺」的情况,若息口逆轉上調,則預示樓市掉頭下跌。
回顧去年股市樓市,應驗了恒基地產(0012)主席李兆基一句「買股好過樓」。魏志鴻就認為,該說法今年仍「行得通」,主要是現時地產股平均有35%折讓,遠高於歷史平均15%至20%水平。他解釋,地產股出現折讓有多個原因,去年新地郭氏兄弟捲入貪污案外、市場對現時高樓價出現戒心、去年10月雙辣招影響、以及對政府再出招預期。
政府不干預 商廈「等炒爆」
魏志鴻更加不看好非住宅樓,如「價升租不升」的寫字樓。環球金融企業不濟,紛紛裁員減開支,再加上現時升幅僅由環球放水過度充裕的資金帶動,但商業樓市場未如住宅市場般有政府干預,可以說「等炒爆」。
明報記者 葉浩霖、陸振球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