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企業轉用雲端 考慮4關鍵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08日 06:35
2013年02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三四年,雲端運算這話題一直被部分媒體熱炒。但究竟轉用雲端方案之前,應該要考慮那些東西?市面又有那些雲端方案的應用案例,可供本地企業參考?選擇雲端方案,又是否一定要為了代替傳統軟件?且聽聽以下專家的意見。


適合地域廣分散工作

香港電腦學會雲端運算專題組主席李振強認為,企業正使用的某一種軟件,是否適合轉用雲端方案,至少應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1. 是否需要很大的擴展性和彈性。即是其應用規模和人數會否時多時少、上落很大。


2. 是否不論任何地方和時間,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包括需要以公司以外的電腦使用。


3. 是否有團隊分享和協作的需要。即該軟件處理的檔案,需要由分散多個地點的員工存取,甚或一起編寫、修改。


4. 對公司來說,按用量收費會有好處,會節省到費用,或者提高成本效益。


李振強承認,雲端方案不一定比傳統一次過付款買斷軟件省錢,有可能會用更多錢也說不定。因此,事先一定要計清楚回報率,想清楚是短線使用還是長線使用等等。這就好比買樓和租樓,不能簡單地說那一者較划算。「當然,亦要考慮和計算公司內人手維護的成本」。


一些大型零售業的資訊科技部經理則表示,使用雲端運算的方案,就好像將部分東西外判出去,免得自己管理所有大大小小的東西。在某些情形下,這確實是有好處的。例如,公司可以專注於核心的業務和流程。


了解服務承諾 要有退出計劃

然而,亦要先小人後君子,有些東西要在事前和雲端服務供應商了解和商討清楚。首先,就要了解雲端服務供應商的穩定性、保安程度和服務承諾等。舉例說,其服務品質協議保證該雲端方案的正常運作時間是99.5%、99.9%,還是99.99%?它是否同時使用超過一個數據中心?若公司自己的IT部門管理,會否做得比它更好,因故障或維護而停機的時間更少?


有沒有Exit Plan(退出計劃)?若雙方不再續約,或者雲端服務供應商結束營運時,會如何處理,能否和平分手?公司是否容易拿走所有數據,以及將那套雲端方案轉移至另一服務供應商,甚或轉移至公司之內?合約期內,若使用量一直飈升,服務供應商是否能夠平穩的提供性能升級?

關鍵應用 或未是時候

這些大型零售業的資訊科技部經理多認為,暫時來說,對於公司業務太過關鍵的軟件,還是不太適合轉用雲端方案。


「要小心理解雲端服務供應商的服務承諾和賠償準則。假設它收取的月費是99.9元,若它因故障而停機一段時間,你可以預期它賠償多少給你?」「很可能最多只是賠償該月的月費,即是99.9元!」


去年聖誕節前夕,網上視頻租賃服務巨擘Netflix,就因為光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亞馬遜出問題,令它服務中斷,影響範圍涵蓋美國、加拿大與拉丁美洲。大部分服務在幾小時後恢復,但完全恢復正常要近20小時,白白錯失了那兩天黃金檔期!


之後,即有業內人士指出,Netflix完全倚賴亞馬遜,非明智之舉。事實上,亞馬遜去年已好幾次出現故障,Pinterest、Instagram和Foursquare等熱門應用程式的網站也曾遭池魚之殃。


一些IT業人士則指出,企業選擇雲端服務供應商時,還要留意對方的伺服器放置在什麼國家和地區。他們認為,最穩陣的,應是放置在香港和加拿大,因為兩者政治不太敏感。內地則有可能因為政治理由,攔截某些應用方案,甚或突然查封一家公司的伺服器。至於美國,雖然號稱是自由民主大國,但在某些方面,其法例和管制其實亦有如發展中國家那麼嚴厲。若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或反恐等為理由,亦可以隨時查封一家公司的伺服器!


明報記者 薛偉傑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