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向以尖端技術為榮 日本屈辱接二連三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09日 06:35
2013年0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波音787問題叢生要停飛,日本富士電視台感嘆,波音787機體部分35%的零件為日本製造,堪稱日本技術的集結,波音787事故頻生,實際也打擊着日本技術的威信。內地《環球時報》指出,在此之前,日本在家電、汽車等傳統製造業領域,也頻傳壞消息,有分析便質疑,向以品質著稱的「日本製造」神話正走向崩潰,但也有專家認為,這不過是炒作渲染,日本製造實力仍強大。


787飛機三成半零件日製

日本傳媒稱,為波音787提供配件的日本企業超過60家,受到停飛衝擊,相關日企股價都受到巨大壓力,鋰電池開發企業GS湯淺的股票更在短短數天內跌了10%。韓國《首爾經濟》更稱,以尖端技術為榮的日本遭遇「巨大屈辱」。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馮昭奎向《環球時報》說﹕「鋰電池在下一代汽車產業等領域都非常重要。日本在這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現在出了問題,說明日本在這方面過於自負和高估自己。」他解釋,製造業中,電池雖未佔很大比重,但此事反映日製造業經營上出現問題,經營者和管理者「脫離了生產現場」,而現場管理、在生產上不出現問題,向來是日企稱霸全球的秘訣。


中韓急追 日產品競爭力降

專家認為,日本製造業競爭力下降,原因之一是中韓企業近年投入到產品開發的費用猛增,縮窄雙方差距甚至反先。日本研發經費佔GDP比重從2008年的3.6%逐年下降,反觀2010年韓國研發費佔GDP比例則增至3.8%。儘管中國的數字目前還不到2%,但企業在研發經費的投入上愈來愈多。


日企決策過程僵化也不利革新。《環球時報》引述日本退休工程師佐佐木說,日本不是失去了製造技術,而是沒能跟上製造業的發展步伐,在數碼化等方面滯後。馮昭奎則說,日本老一輩的中小企實業家非常善於鑽研技術,常一輩子就專注於一項研究並做到極致,但隨着他們淡出,年輕人又不那麼刻苦,造成人才斷層。


華專家:日本技術優勢仍明顯

但報道同時指出,目前日本在機器人、照相機產品等領域技術優勢依然明顯。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唐淳風說,「認為日本製造不行的觀點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他表示,日本是當今唯一一個產業佈局全球化最徹底的國家」,單從國內看,日本經濟好像在下降,但實際上,目前日本企業的海外產值是日本國內的10倍以上,日企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建廠賺錢,但產品出口時打的都不是「日本製造」,而是「中國製造」或其他國家製造,結果還成功轉移了西方施壓的視線。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