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咬文嚼字﹕〔鮑〕過肥年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2日 18:00
2013年02月12日 18:00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鮑、參、翅、肚,鮑魚為「四大海味」之首,古稱鰒魚,其外殼是著名的中藥材石決明。自古以來,鮑魚都被視為達官顯貴的筵席珍品。農曆新年期間,鮑魚是中國人送禮自用的美食之一。


鮑魚,據《辭源》引《廣志》﹕「鰒無鱗有殼,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九。」又引《史記•秦始皇紀》所載之「鮑魚」其實是一種氣味腥臭的鹽漬魚,跟我們今天所指的鮑魚無關。古人愛吃鮑魚的記載不少,如《漢書•王莽傳》提到王莽每感憂慮,便愛以鮑魚下酒;宋代美食家蘇東坡也寫了《鰒魚行》來詠歎這種珍味。


乾鮑

乾鮑之中,最享負盛名的是日本出產的三種﹕網鮑、吉品鮑及窩麻鮑;也有來自南非及中東等地。有50年歷史、專賣參茸海味的恒興行,其第二代主理人、人稱家嫂的廖淑雯(Macy)表示,日本自2011年311地震後,出口乾鮑少之又少,「我賣一批便沒一批存貨。本來已經不便宜的日本乾鮑,現在價格更昂貴。其實每個產地都有質素佳的出品,例如近年中東的乾鮑品質也不錯,價格亦較大眾化」。


鮑魚愈大愈名貴,行內以「頭數」劃分,如20頭,是指一斤有20隻。Macy表示,1頭鮑魚得用上數十年時間生長,但近數十年人們大量捕捉,現時1頭乾鮑幾乎已絕迹市面。優質的乾鮑枕邊要完整無缺,「新水」(即剛曬製成)色較淺,「舊水」色澤較深,聞下去有海水的鹹香味,表面會有白色的鹽霜。保存良好的「舊水」鮑魚中央會起溏心,味道濃香黏牙,最美味。


烹調前以凍水浸透

這種矜貴珍品,曬製過程一絲不苟,豈能在烹調過程中毁於一旦?Macy教路,烹調鮑魚前,必須以凍水浸透至軟身,否則扭盡六壬也無法煮得腍滑。而獲米芝蓮二星推介的阿一海景飯店總廚梁兆明(圖)表示,乾鮑要煮得夠腍身,時間和心機缺一不可。除了要先浸上一兩天外,還要按鮑魚品種和大小,用老雞、腩排和雞湯等,以煨焗交替的方式,烹製約8至10小時。然後再用烹製鮑魚的湯汁加上金華火腿及冰糖等製成獨門的「阿一鮑汁」扣鮑魚。梁師傅說﹕「坊間大部分都會落蠔油,但我們的鮑汁是用火腿來帶起鮑汁的濃厚香味,完全沒有雞粉、味精或鹽,是原汁原味的鮑汁。」


文﹕梁翠薇

圖﹕葉思雅、陳淑安、林俊源

編輯 胡可欣

美術 SIUKI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