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每次看巴黎Haute Couture高級訂製服時裝周,總會因眼前一套套美麗的高級訂製服而看得厭膩。花上數百小時手工製成的服裝,沒有不美的道理,但教人美得盲目的衣服背後有何意義?今年春夏季看到Jean Paul Gaultier一場時裝騷,壓軸亮相的模特兒Marie Meyer以印度新娘裝束、裙下護着4個印度裔女孩出場時,倒令人不得不認真思索時裝與女性地位的關係。
Haute Couture高級訂製服的緣由,可追溯至1858年C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巴黎rue de la Paix開設第一家為顧客度身訂製的高級時裝店。此前的裁縫都只是按照顧客要求裁製衣服,Worth卻將設計概念引入時裝界,及後才有各大高級時裝品牌先後開設的故事。到1945年法國政府為了「保育」高級時裝,為高級訂製服定下準則﹕售價需為2萬歐元(約20萬港元)以上、由Chambre Syndicale de la Haute Couture認可的11間高級訂製服時裝屋出品,以及經核實花上300至1200小時的人手製作而成。這確定了高級訂製服既是時裝也被視為藝術品的地位,從古至今只有名媛闊太消費得起。
與印度吉卜賽拉上關係
這一季的高級訂製服,Jean Paul Gaultier繼續研究他鍾情的吉卜賽流浪民族主題。吉卜賽人散佈東歐地區生活,但其原居地實為印度西北部,於是Gaultier以印度西北部Rajasthan的衣著風格為靈感,設計了一系列45套的印度吉卜賽高級訂製服。衣服細節上有不少印度及吉卜賽的服飾風格,例如染上紅藍青橙色的紗裙、金光閃閃的大型刺繡、比例誇張的寶石飾物,而模特兒雙腳也特別染上印度顏料。
這印度吉卜賽系列自然有它美艷之處,可時裝不僅風花雪月,認真細看,還可看到其與社會的連結。將高級訂製服與流浪民族拉上關係,本已值得大家細味。高級訂製服對象是負擔得起的富貴人家,卻偏偏跟在不少國家被視為二等公民的吉卜賽民族拉上關係(實際上他們認為「吉卜賽」一字帶有貶意,通常以羅姆人自稱)。不少東歐國家視吉卜賽人的打扮服飾為奇裝異服,來到時裝舞台上,卻由過街老鼠搖身一變成為鳳凰——聲價百倍的高級訂製服。此現象固然古怪,但若將時裝與吉卜賽的印度淵源連結起來看,就只覺更加諷刺。
高級時裝vs.低下女性地位
印度豐富多彩的女裝,經常為時裝設計師帶來視覺及設計刺激,但其國家的女性地位不公問題,卻同樣嚴重到不得不正視。早前印度女大學生在巴士上遭輪姦及虐打死亡事件,便是一例。民調機構湯姆森路透曾做了一項調查,指印度是最不適合女性居住的國家。父權至上的印度,男尊女卑,婦女社會地位可能不如一頭牛,常有懷孕婦女鑑定胎兒是女孩後,便將胎兒打掉,又或生下來後將她溺斃。印度傳統社會中,長老們認為女孩到了青春期就應結婚,以免被強暴。而據印度官方紀錄,2011年印度至少有2.4萬宗強姦案,單在新德里,平均每18小時就有一宗強姦案,為全國大城市之最,新德里甚至被稱為「強姦之都」。
在時裝騷上模特兒穿戴的浮誇飾物,現實生活中亦見證印度女性地位低微。印度人認為女子應當充分利用首飾打扮自己,即使家境清貧,也要傾盡所有佩戴低廉的金屬或塑膠首飾,佩戴多少首飾是夫家衡量新娘嫁妝是否豐厚的重要標準。印度流行嫁妝制度,姑娘出嫁必須陪送豐厚的嫁妝,現時一般印度女士結婚得預備4萬美元(約31萬港元)作嫁妝之用。嫁妝糾紛經常引發嚴重社會問題,因此當地政府在1961年制定了《反嫁妝法》,保護婦女因丈夫或其親屬非法索取錢財和貴重物品而受到騷擾或虐待。雖已立法,根據印度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近10年因嫁妝問題被虐待致死的婦女人數卻不跌反升,由每年2000名上升至7000名,當中還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儘管教育常被視為提升女性地位的指標,但仍未見得印度女性的地位有所改善。
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下,眼見各種膚色的女模特兒穿著吉卜賽服、印度風飾物搔首弄姿走騷時,反差是如何的大。或者時裝騷上Marie Meyer掀起傘裙的下襬,讓底下保護着的4個「印度女兒」光明正大地走在舞台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寄語﹕高級訂製服雖是如此的遠離群眾,卻象徵着大家信奉及想要實踐的美好願景,願時裝成為導向世界大同的橋樑。
文 張曉冬
圖 歐新社
編輯 梁小玲
美術指導 John Wan
Haute Couture高級訂製服的緣由,可追溯至1858年C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巴黎rue de la Paix開設第一家為顧客度身訂製的高級時裝店。此前的裁縫都只是按照顧客要求裁製衣服,Worth卻將設計概念引入時裝界,及後才有各大高級時裝品牌先後開設的故事。到1945年法國政府為了「保育」高級時裝,為高級訂製服定下準則﹕售價需為2萬歐元(約20萬港元)以上、由Chambre Syndicale de la Haute Couture認可的11間高級訂製服時裝屋出品,以及經核實花上300至1200小時的人手製作而成。這確定了高級訂製服既是時裝也被視為藝術品的地位,從古至今只有名媛闊太消費得起。
與印度吉卜賽拉上關係
這一季的高級訂製服,Jean Paul Gaultier繼續研究他鍾情的吉卜賽流浪民族主題。吉卜賽人散佈東歐地區生活,但其原居地實為印度西北部,於是Gaultier以印度西北部Rajasthan的衣著風格為靈感,設計了一系列45套的印度吉卜賽高級訂製服。衣服細節上有不少印度及吉卜賽的服飾風格,例如染上紅藍青橙色的紗裙、金光閃閃的大型刺繡、比例誇張的寶石飾物,而模特兒雙腳也特別染上印度顏料。
這印度吉卜賽系列自然有它美艷之處,可時裝不僅風花雪月,認真細看,還可看到其與社會的連結。將高級訂製服與流浪民族拉上關係,本已值得大家細味。高級訂製服對象是負擔得起的富貴人家,卻偏偏跟在不少國家被視為二等公民的吉卜賽民族拉上關係(實際上他們認為「吉卜賽」一字帶有貶意,通常以羅姆人自稱)。不少東歐國家視吉卜賽人的打扮服飾為奇裝異服,來到時裝舞台上,卻由過街老鼠搖身一變成為鳳凰——聲價百倍的高級訂製服。此現象固然古怪,但若將時裝與吉卜賽的印度淵源連結起來看,就只覺更加諷刺。
高級時裝vs.低下女性地位
印度豐富多彩的女裝,經常為時裝設計師帶來視覺及設計刺激,但其國家的女性地位不公問題,卻同樣嚴重到不得不正視。早前印度女大學生在巴士上遭輪姦及虐打死亡事件,便是一例。民調機構湯姆森路透曾做了一項調查,指印度是最不適合女性居住的國家。父權至上的印度,男尊女卑,婦女社會地位可能不如一頭牛,常有懷孕婦女鑑定胎兒是女孩後,便將胎兒打掉,又或生下來後將她溺斃。印度傳統社會中,長老們認為女孩到了青春期就應結婚,以免被強暴。而據印度官方紀錄,2011年印度至少有2.4萬宗強姦案,單在新德里,平均每18小時就有一宗強姦案,為全國大城市之最,新德里甚至被稱為「強姦之都」。
在時裝騷上模特兒穿戴的浮誇飾物,現實生活中亦見證印度女性地位低微。印度人認為女子應當充分利用首飾打扮自己,即使家境清貧,也要傾盡所有佩戴低廉的金屬或塑膠首飾,佩戴多少首飾是夫家衡量新娘嫁妝是否豐厚的重要標準。印度流行嫁妝制度,姑娘出嫁必須陪送豐厚的嫁妝,現時一般印度女士結婚得預備4萬美元(約31萬港元)作嫁妝之用。嫁妝糾紛經常引發嚴重社會問題,因此當地政府在1961年制定了《反嫁妝法》,保護婦女因丈夫或其親屬非法索取錢財和貴重物品而受到騷擾或虐待。雖已立法,根據印度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近10年因嫁妝問題被虐待致死的婦女人數卻不跌反升,由每年2000名上升至7000名,當中還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儘管教育常被視為提升女性地位的指標,但仍未見得印度女性的地位有所改善。
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下,眼見各種膚色的女模特兒穿著吉卜賽服、印度風飾物搔首弄姿走騷時,反差是如何的大。或者時裝騷上Marie Meyer掀起傘裙的下襬,讓底下保護着的4個「印度女兒」光明正大地走在舞台上,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寄語﹕高級訂製服雖是如此的遠離群眾,卻象徵着大家信奉及想要實踐的美好願景,願時裝成為導向世界大同的橋樑。
文 張曉冬
圖 歐新社
編輯 梁小玲
美術指導 John Wan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