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SARS一役,逾兩成感染者是每日堅守陣地、默默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李慧虹(Joey)正是其中一名受感染的醫護英雄。好不容易熬過SARS,轉當文職護士的她,2009年又染上俗稱豬流感的H1N1流感。但她仍心繫前線工作,渴望終能重返急症室。
2003年3月26日,政府決定把瑪嘉烈醫院列為指定SARS醫院,專門接收衛生署轉介的患者,那時當白衣天使已10載的Joey接到上司來電,便匆匆由急症室趕到深切治療部(ICU)支援,「料不到後來會這麼大件事,沒多想便答應了」。那時候,瑪嘉烈醫院正處理約100宗SARS個案。
醫院首天共接收了93個患者,接收的個案不斷增加,至4月5日合共已達596人,治理全港三成SARS患者。
自畢業後已在瑪嘉烈當急症室護士的Joey,最初10年已見過不少風浪,但當她踏進ICU,頓覺無助,病人中還有臨盆在即的孕婦,「ICU立立亂,病房全是插着喉的SARS病人,正常一格有4個病人,當時擠了6個,我們也不可能一對一照顧」。
鑑於瑪嘉烈屬診治SARS重地,醫護人員獲分發大批防護衣和口罩,幾乎每次進出病房便換上一套,惟新病人太多,把多個病房劃入ICU亦不勝負荷,「根本應付不到,整個ICU也垮掉」。
高燒不退隔離 「覺得自己很污糟」
4月7日,瑪嘉烈有12名醫護染SARS入院,為連日來最多,最終先後62名醫護染病,其中25名來自ICU。剛與SARS搏鬥一周,Joey亦是這天確診,由護士成為院友。醫院崩潰,政府於4日後宣布該院停收新症。
住院隔離期間,她只能靠電話與家人聯繫,「過兩天便是6歲大兒子生日,我很想念家人,旁邊的師奶還有講有笑,我唯有躲起來哭」。住院期間,Joey病情反覆,高燒不退,「吃了500幾粒藥也不退燒,醫生要我打高劑量類固醇針,明知可能有副作用,哀求醫生後還是要打」。
立遺囑 與鄰牀同事互相扶持
躺在病塌,醫護人員都與Joey保持距離,幾乎沒有身體接觸,「倒杯水也要自己先用手推車,把杯推向門口,令我也覺得成身菌,自己很污糟」。
在最難熬的日子,她曾寫下遺囑,還要同事簽字見證,還幸一群早在急症室相識的健康服務助理成為其守護天使,每天噓寒問暖。這段期間與她互相扶持的,還有鄰牀同染SARS的急症室同事。
住院個半月後,Joey展開漫長的康復歲月,因服用類固醇致骨退化、纖維肺與創傷後遺症,3年後好不容易重投工作,與同事轉當老人外展護士,詎料2009年一次到醫院開會,又染上豬流感,可謂晴天霹靂,此時其同事竟然又同病相憐,同染豬流感,幸好兩人住院數天便告痊癒。
盼回急症室作戰 「那裏是我家」
經歷兩場大仗,Joey自言初時對醫院和工作也有陰影,惟10年過去,她仍心繫前線工作,渴望重返急症室,與昔日戰友並肩作戰,「始終感覺那裏是我的家」。醫管局SARS報告指出,前衛生署長陳馮富珍建議瑪嘉烈醫院指定接收SARS病人,但瑪嘉烈的人手及資源不足,兩周內告急,報告直指有關決定「是一個錯誤」。
明報記者 吳光熙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