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價格改革現提速窗口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7日 06:35
2013年0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雖然菜價高升和春節臨近讓內地CPI(消費物價指數)在2012年最後1個月反彈至2.5%,但仍遠低於4%控制目標的全年CPI漲幅,意味着中國已暫別通脹壓力。在民衆期待改革破題、政府與市場關係亟待劃清之際,過去兩年一直受制於通脹壓力的價格改革有望打破蝸行狀態,迎來提速視窗。


2003年以來,官方已連續8次上調鐵路貨運價格,不過在業界看來,這種調整還遠未到位。據估計,目前公路貨運每噸每公里的價格在0.2元至0.5元之間,鐵路貨運價格僅為0.11元。


鐵路貨運醞釀提價

鐵路和公路運輸的巨大成本差,讓鐵路貨運成為稀缺資源,也創造了巨大的尋租空間。伴隨着人力、電力成本的提高,未能及時跟上的價格則讓鐵路貨運虧損日趨加重。


分析人士表示,從改革路徑來看,消除行政干預所製造的價差,將是內地市場化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口;從鐵路系統來說,2014年、2015年是其累計債務還本付息的高峰期,調高鐵路貨運價格或成為鐵路系統增收的渠道之一。


據知情者透露,相關方面正在醞釀新一輪的提價,目標是讓鐵路運輸成本與公路基本看齊。不過考慮到鐵路運價的提高向煤炭、糧食等商品的傳導效應,官方料將選擇穩步上調價格,一次性「併軌」的可能性較小。


石油價格波動趨靈敏

相比於鐵路貨運價格上調的低調醞釀,「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則被明確寫入報告,成為國家發改委2013年的工作重點。


自2009年執行「22日+4%」的成品油調價機制以來,發改委對成品油價格的調整就一直為多方所詬病。


在「漲快跌慢」、「透明度不夠」的質疑聲中,發改委日前已明確表示,將縮短調價周期、加快調價頻率,改進操作方式。


分析人士指出,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的核心思路,就是讓國內油價對國際油價的波動更為靈敏。這樣既可以規避匯率等因素的干擾,讓國內油價的調整和民衆對國際市場油價變動趨勢的感受更加一致,突顯國際市場價格的「錨」,亦可將價格調控部門從是非中「摘出」。


據悉,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方案已經提交國務院,並有望在2013年兩會結束、政府換屆完成後獲批。


2013年,中國水、電、氣價格的上調也有望提速。內地三部委日前發布了水資源收稅標準。其中,徵收標準最高的是北京和天津,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資源費分別是上海、安徽等13個省份的16倍和20倍。


水電氣或現普漲之勢

這一區別顯示了官方制定水價的參考依據是當地水資源的稀缺性。按照這種思路,目前國內市場價低於進口價的天然氣也或將面臨一輪價格的上調。


不過,從此前階梯電價推行過程中所遭遇的巨大阻力可以看出,如何疏導居民對水、電、氣價格普漲的不滿,以及2013年通脹的走勢,將共同決定本輪價格改革提速窗口所能夠持續的時間。


馮其十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