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愛護香港力量」頭號人物,網上人稱潮州辣妹的陳淨心,在港台節目《議事論事》大罵長毛:「我係咪建制派關你『嘟』事呀!」震撼了整個本地互聯網,有關視頻在網上瘋傳,人們奔走相告,讀唇語,聽口音,想方設法了解「嘟」字背後隱藏了什麼。
我認識不少朋友,政圈、文化和娛樂界,無論日常用語是如何粗口爛舌,對着咪高峰電視鏡頭,都會像中了魔似的懂得自動收斂,即使只是粗鄙都不會宣之於口。這個規條,甚至對電台烽煙的聽眾都同樣有效,平日如何市井,經常炒蝦拆蟹,在電台發聲,都變得斯文甚至有禮。我做了10多年烽煙節目,大家都自覺嚴格遵守,犯規的少之又少。
「嘟」字的真身後來知道是「叉」字,這根本無關宏旨。陳小姐一句「關你『嘟』事」,打破了幾十年來主流電視時事節目的常規。陳淨心在電視鏡頭前爆粗,是一個怎樣的現象?與今天政治生態的變化有何關係?值得併在一起,仔細研究。
六七暴動後,左派元氣大傷,形象跌入谷底,遭港人徹底唾棄,幾乎抬不起頭。回歸前後,本地左派用盡各種方法融入香港,用前朝中策組全職顧問劉細良的說法:就是著西裝打領呔,改變形象,同時也引入如蘇錦樑、李慧琼等專業人士,把左派盡量中產化。左派也不是完全唯唯諾諾,對政府時會小罵大幫忙,就民生議題遊行抗議,希望得到港人認同,打進主流社會,迄今為止,策略尚算成功。
梁振英上台,情况起了急劇變化。為抗衡包括來自建制和泛民的反梁聲浪,一大堆「愛」字頭的團體,不知來自何方,突然冒現。遊行示威,霸位出席諮詢論壇,反制異見人士,身體力行撐梁,表達對特區政府義無反顧的支持。團體遊行支持政府,一般只會在獨裁或法西斯國家才有,當中亦會涉及派錢和暴力。這些元素,也在撐梁的行動中,毫無掩飾毫無節制地相繼出現了。
「愛字頭」團體相繼湧現
這些語言粗暴,行為市井,水平低下,有派錢嫌疑和暴力前科的群眾團體,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他們是自發的梁粉?還是受政府鼓勵?是本地左派的外圍組織?還是受共產黨的指使和資助?更重要的是,這些團體的冒起,是不是經過建制的苦心經營?群眾鬥群眾已成為新政府管治策略的一部分?
我把這稱為左派「六七」反祖現象。經過幾十年的艱苦洗底,本地左派好不容易才徹底變身。四處擺放土製菠蘿、衝擊公權機關、制訂暗殺名單、施以暴力手段……當年的極左形象,才剛開始被港人淡忘。但當「愛字頭」團體相繼湧現,左報又對之極度吹捧,可怕的集體回憶又回來了。「愛字頭」與當年的「各界鬥委」是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脈和遺傳關係?本地左派假裝了幾十年,因政治需要,一夜之間又打回原形。
[email protected]
我認識不少朋友,政圈、文化和娛樂界,無論日常用語是如何粗口爛舌,對着咪高峰電視鏡頭,都會像中了魔似的懂得自動收斂,即使只是粗鄙都不會宣之於口。這個規條,甚至對電台烽煙的聽眾都同樣有效,平日如何市井,經常炒蝦拆蟹,在電台發聲,都變得斯文甚至有禮。我做了10多年烽煙節目,大家都自覺嚴格遵守,犯規的少之又少。
「嘟」字的真身後來知道是「叉」字,這根本無關宏旨。陳小姐一句「關你『嘟』事」,打破了幾十年來主流電視時事節目的常規。陳淨心在電視鏡頭前爆粗,是一個怎樣的現象?與今天政治生態的變化有何關係?值得併在一起,仔細研究。
六七暴動後,左派元氣大傷,形象跌入谷底,遭港人徹底唾棄,幾乎抬不起頭。回歸前後,本地左派用盡各種方法融入香港,用前朝中策組全職顧問劉細良的說法:就是著西裝打領呔,改變形象,同時也引入如蘇錦樑、李慧琼等專業人士,把左派盡量中產化。左派也不是完全唯唯諾諾,對政府時會小罵大幫忙,就民生議題遊行抗議,希望得到港人認同,打進主流社會,迄今為止,策略尚算成功。
梁振英上台,情况起了急劇變化。為抗衡包括來自建制和泛民的反梁聲浪,一大堆「愛」字頭的團體,不知來自何方,突然冒現。遊行示威,霸位出席諮詢論壇,反制異見人士,身體力行撐梁,表達對特區政府義無反顧的支持。團體遊行支持政府,一般只會在獨裁或法西斯國家才有,當中亦會涉及派錢和暴力。這些元素,也在撐梁的行動中,毫無掩飾毫無節制地相繼出現了。
「愛字頭」團體相繼湧現
這些語言粗暴,行為市井,水平低下,有派錢嫌疑和暴力前科的群眾團體,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他們是自發的梁粉?還是受政府鼓勵?是本地左派的外圍組織?還是受共產黨的指使和資助?更重要的是,這些團體的冒起,是不是經過建制的苦心經營?群眾鬥群眾已成為新政府管治策略的一部分?
我把這稱為左派「六七」反祖現象。經過幾十年的艱苦洗底,本地左派好不容易才徹底變身。四處擺放土製菠蘿、衝擊公權機關、制訂暗殺名單、施以暴力手段……當年的極左形象,才剛開始被港人淡忘。但當「愛字頭」團體相繼湧現,左報又對之極度吹捧,可怕的集體回憶又回來了。「愛字頭」與當年的「各界鬥委」是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脈和遺傳關係?本地左派假裝了幾十年,因政治需要,一夜之間又打回原形。
[email protecte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