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巴士線重組涉運輸規劃 政府有權有責勿靠區會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20日 06:35
2013年02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批准九巴加價4.9%,但是未能消除九巴營運困局。據九巴的數據,約七成路線營運虧蝕,若路線重組無明顯效果,加價壓力揮之不去。巴士路線重組困難重重的癥結,在於這個交通運輸管理問題,本應採取科學態度,以客觀數據為基礎來解決,但現在卻淪為政治問題,由本區優先、罔顧社會整體利益的區議會以政治考慮取捨,結果形成巴士服務效益低、成本高,市民與社會盡成輸家的困局。政府要以新思維處理這個問題,首先,運輸署必須負起責任,不應把路線重組的話語權交給區議會;其次,要確立一套巴士路線可加可減的客觀準則,作為調節巴士服務的依據。


為巴士線去留準則

訂出科學數據機制

鐵路網絡日趨完善,巴士乘客持續萎縮,2002年,九巴每日載客310萬人次,現在減少至約260萬人次,據九巴透露,營運中的約400條巴士路線,以往是七成賺錢路線維持約三成虧蝕路線營運,現在這個比率掉轉過來,變成三成賺錢路線維持七成虧蝕路線營運的局面。九巴並非慈善機構,若要它維持現有營運規模,只有持續加價,乘客就要付出高昂車費。現實情况說明九巴不可能以不斷加價維持現有規模,事實上,隨着乘客減少,而九巴服務未能相應調整,形成營運效率偏低,浪費資源;而巴士即使乘客不足,仍在路面行駛,鬧市經常見到巴士綿延長龍,不但阻塞交通,更加劇空氣污染,路邊空氣質素惡化與此有直接關係。


巴士乘客不足而維持龐大車隊的弊端,顯而易見,九巴約10年前開始提出路線重組或削減班次,但是現行機制使調節困難。巴士公司向運輸署提出重組路線或削減班次,不過,運輸署要巴士公司諮詢區議會,若區會同意,運輸署就批准,若區會不同意,運輸署多否決。歷來區議會和區議員基於本區利益,基於選票考慮,對巴士服務調節多表反對。區議會和區議員以「區份」為本,處理巴士公司提出的跨區安排,這個先天結構很難調和,而本來應該負責的運輸署卻躲在區議會背後,以只顧「區份」政治利益的區議會取捨為馬首是瞻,逐漸形成現在的尾大不掉局面。


本港整體以至各個社區的公共交通佈局,並非一成不變,隨着運輸交通規劃佈置,不同時期因為人流和車流轉變,對各種交通工具的需求也不同。所以,究竟需要多少巴士服務,涉及大量科學數據,有客觀準則,現在運輸署聽從的區議會意見,卻是政治先行,即使九巴與區議員的討論,性質上也是政治討論,而非交通運輸規劃的研議安排。這種情况,等於用政治手法處理運輸問題,偏離了問題本質。重組巴士路線困難,使乘客和社會受害,一個重要原因是運輸署沒有運用公權力挑起應負的責任、問題失焦、「區份」利益損害整體利益的結果。


特首梁振英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到重組巴士路線,顯示政府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與過去不一樣;鑑於巴士公司靠加價維持營運的模式,最終必然導致政府要補貼巴士服務的結果,所以,政府有更大誘因處理重組巴士路線問題。


2013及2014年沒有政治選舉,較有利排除政治干擾,所以,政府及九巴應善用這個時段,積極推動路線重組。現在已知九巴會在未來一年半為約220條有迫切重組或優化需要的巴士線,與政府推動「區域性模式重組路線」,爭取在北區、天水圍、元朗、將軍澳、青衣、大埔、沙田等7區落實;九巴這次以「區域為本」重組巴士線,能否奏效,尚待事態發展,我們認為運輸署應該迎難而上,挑起應負的責任,以客觀數據為基礎,與九巴及區議會謀求合理的解決方案。


「區域為本」與「區份為本」比較,範圍擴大了,區議員的考慮或許會不同,不過,箇中肯定仍會涉及削減哪些路線、縮減哪些班次的抉擇,屆時九巴和政府以什麼準則去說服區議員?若沒有準則和客觀數據參考,屆時可能仍然會淪為政治討論,憑政治意願抉擇,仍然並非以科學方法規劃巴士服務的需要和安排。


就此,我們倡議3點供有關方面參考:

(1)巴士票價有可加可減機制,巴士路線亦可設立類似機制確定增減。在美國,多個城市的政府運輸部門都訂定了一些運輸規劃原則,確保公共交通的效益,例如芝加哥訂出每班車最低載客量,每小時最少載客30人才達標,否則要檢討路線並改善;華盛頓訂出每程乘客量低於整體乘客量三分之一,成本效益低於整體二分之一,就屬於不達標要檢討。數據是客觀事實,政府可因應本港特定情况制訂機制,讓數據說話,按數據決定巴士線去留,可以杜絕政治考慮和不必要爭拗。


地區意見須諮詢

但不應視為唯一參考意見

(2)巴士服務重組,要擺脫區議會說了算的局面。九巴和政府仍然要諮詢區議會的意見,但是不應該視為唯一參考意見,因為事態涉及社會整體利益;政府可以把重組巴士路線方案,交給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提高層次,讓事態放在全局角度去檢驗,可以減少只顧區份利益、罔顧社會利益之弊。


(3)巴士路線重組之後,必須確保擠出來的資源要反映在巴士票價上,而非成為巴士公司的利潤。若市民因為重組路線可以減輕車費開支,政黨和政客就不敢再那麼自私自利,重組巴士服務的阻力會減少一些。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