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女兒8歲,活潑健康,但已開始問我一些兩性問題,多數是電視、報章所見而啟發, 例如她會問﹕「為何男仔是色狼、女孩子被強姦?」弄得我不知如何對答。像早前聚餐,席上有酒,她就煞有介事地說﹕「 女孩子不要喝酒,會被強姦。」大人更拿這些話來調侃,弄得我們很尷尬。以前她問我才告訴她,我是否應該主動教她呢?又如何拿揑呢?我怕教導太多反而令她思想過早成熟,請指教。
孩子較自我中心,做事經常憑一時之好奇,一旦有發現,就急着告訴大人,根本沒想過是否適合在這樣的場合表達,也不會考慮其他因素,例如會否令人尷尬或生氣。
有些爸媽面對這些情况,會氣急敗壞地叫孩子住口,令她驚愕卻又不明所以;也有爸媽佯裝童言無忌,然後淡化事情,但大人的嬉笑,反而強化了孩子的這類行為,以為說這樣的話會令大家樂不可支,以後繼續說,甚至專挑這些點子來說。
冷靜制止 私下再討論
8歲孩子說出不適宜的話,爸媽可盡快平靜地制止她繼續說下去,例如立即叫她回來看些東西,轉移其注意力,然後跟她小聲說﹕「我跟你說個小秘密……」簡單指出她的話不正確,並解釋為何不宜大聲說出;若孩子還有疑問,媽媽可和她約好稍後回家秘談,希望能吸住她的好奇心,耐心等待。
當爸媽和孩子談話時,首先要了解她對這些印象由何而來,是因為看了某個劇情嗎?然後引領她把事情再伸延看﹕單單喝了酒就會出事嗎?其實「強姦」這個詞語已經說明在對方不願意的情况下,乘人之危,這是品德問題,不要把責任扭曲。况且,在我們身邊每個男人都是壞的嗎?但「當你上次放學不舒服時,爸爸馬上帶你去見醫生,小明還替你拿着書包……這樣看來不是每個男的都這樣壞吧?」教孩子把事情拉闊一點來看,不要單看片面情節就妄下判斷,也叫她易地而處想一想,別人這樣武斷地批評她,她又會否感到委屈、憤憤不平呢?
切忌說教 從生活入手
另一方面,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坦然和孩子談兩性關係,不用教條式談生理問題,而是在生活層面滲入話題,例如個人衛生問題,洗完澡,換出來的衣褲應放好,不要到處丟;平時參加社交活動,保持儀容衣著整齊,不但是好不好看的問題,還是保護私隱、社交禮貌和尊重別人。而當孩子提出疑問,或爸媽查覺偏差時,便應以孩子能夠明白的言詞,把事情說清楚,指出正確信息。
遇上一些迷糊、大人困惑的問題,不妨造訪性教育資源館,找尋正確資料和支援,當作和孩子一起學習,溫故知新。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組經理李明英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