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戴耀廷教授提出佔領中環之說,各方積極響應(當然包括左報連日炮轟)。有論者因此認為計劃陳義太高,難以實現,我認為這低估當中的效力。不論計劃最終能否成事,我認為「製核」的過程,本身便是上佳的工具,成為落實普選的壓力。
今天,由吳康民透露中央不會任命反對人士當特首,到警方雙重標準地,以滅黨式拘捕社民連成員,民主遙遙無期、法治岌岌可危時時預見。誰也明白已經有太多理據,證明權貴專恣已目無法紀,你還想市民如何守法跟你說要普選?
我想這也是建制喉舌批評的原因,市民的認同愈廣愈深,那怕佔領尚未發生,任何回應與討論,在當今形勢下大有實現可能,對政權構成壓力愈大。儘管計劃只在芻議階段,建制陣營亦因此不得不嚴正對待,教政權提心吊膽。可以預想的是,他們必會隱去政權的不是,批評計劃不和平、不理性,勢將成為爭逐話語權的焦點。
因此破除迷思,廣為討論,把計劃宣傳至社區每個角落,讓沒有university degree、或者不知自己是否bloody Chinese的普羅市民即使不參與也同情運動,我認為是成敗關鍵。何况這場運動對參與者的要求頗高,既要求相當的組織者在「商討日」(deliberation day)引領群眾討論,更要求每個參與者服膺公決的普選方案、行動時互相承擔,甚至有公民抗命的準備,換言之,參與者需有相當高的素質。
因此不論從爭逐論述,還是實際執行處想,各大泛民政黨及民間團體,應該開始到社區宣傳,爭取群眾認同計劃了。當然,我亦將身體力行。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今天,由吳康民透露中央不會任命反對人士當特首,到警方雙重標準地,以滅黨式拘捕社民連成員,民主遙遙無期、法治岌岌可危時時預見。誰也明白已經有太多理據,證明權貴專恣已目無法紀,你還想市民如何守法跟你說要普選?
我想這也是建制喉舌批評的原因,市民的認同愈廣愈深,那怕佔領尚未發生,任何回應與討論,在當今形勢下大有實現可能,對政權構成壓力愈大。儘管計劃只在芻議階段,建制陣營亦因此不得不嚴正對待,教政權提心吊膽。可以預想的是,他們必會隱去政權的不是,批評計劃不和平、不理性,勢將成為爭逐話語權的焦點。
因此破除迷思,廣為討論,把計劃宣傳至社區每個角落,讓沒有university degree、或者不知自己是否bloody Chinese的普羅市民即使不參與也同情運動,我認為是成敗關鍵。何况這場運動對參與者的要求頗高,既要求相當的組織者在「商討日」(deliberation day)引領群眾討論,更要求每個參與者服膺公決的普選方案、行動時互相承擔,甚至有公民抗命的準備,換言之,參與者需有相當高的素質。
因此不論從爭逐論述,還是實際執行處想,各大泛民政黨及民間團體,應該開始到社區宣傳,爭取群眾認同計劃了。當然,我亦將身體力行。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