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施政8個月所見,他在處理土地房屋事務方面,與前任特首曾蔭權有根本差別──曾蔭權治下將土地房屋事務主導權拱手相讓地產商,埋下今天土地供應不足樓價飈升的惡果;梁振英上台後,刻意撥亂反正。從一些迹象顯示,梁振英與地產商的關係,不若曾蔭權時代的和諧,特別是近期長實集團拆售雍澄軒酒店房間和輕鐵天榮站發展項目流標,不少人解讀為發展商以行動向政府表達不滿,是耶非耶,外界只能猜度。不過,無論政策是否遭到反彈甚至挑戰,政府必須堅持「理順樓市、營造穩定健康樓市」的目標,以香港長遠發展、以廣大市民利益為依歸,立場堅定地依法應對問題,克服可能出現的重重困難和險阻。
梁振英未蕭規曹隨
與發展商關係有疙瘩
曾蔭權治港7年,把土地和房屋的主導權拱手讓給發展商,雖然出現持續21個月沒有發展商勾地,政府仍說勾地表制度行之有效,埋下樓市供不應求的禍根;另外,7年間,政府未積極規劃開拓土地,使供應空前緊絀,樓價不合理地飈升,脫離了市民的負擔能力,形成發展商利潤豐厚,市民卻無法置業安居的困局,引發民怨沸騰,而樓市特大泡沫一旦爆破,本港經濟將遭受多大衝擊,市民要承受什麼惡果,現在還難以估計,肯定的是泡沫愈大,爆破時破壞力也愈大。
梁振英競選特首,主打土地房屋議題,許多人憧憬他會帶來變革而給予支持,梁振英在首份施政報告,以大約四分之一篇幅,闡述短中長期應對、治理樓市的規劃和對策。縱觀梁振英提出的政策措施,並非什麼新發明,他只是按香港地狹人稠的特定情况,以民為本增加供應而已,其實這是政府應做的事和應盡的責任。梁振英明顯地較從市民的角度思考房屋供應問題,使他與發展商的互動關係,與曾蔭權比較,有很大不同。
去年10月,政府突然宣布開徵買家印花稅(BSD),加強力度打擊境外炒家,此舉殺發展商一個措手不及,發展商大表不滿,公開表示政府在行政會議通過之後才通知他們,言下之意是政府應該與他們商量後才下決定,顯示以往政府與發展商有商有量的互動關係,梁振英並未蕭規曹隨。另外,發展商爭取以公司名義買樓免繳買家印花稅,也被政府拒絕。特首之於發展商,已經不能再如臂使指,這是梁振英與曾蔭權的根本不同。不過,開徵買家印花稅,卻得到大多數市民和輿論認同和支持,可見欲置業安居市民與發展商的利益,處於對立面,梁振英領導政府的做法,發展商不悅。
近期,長實集團拆售雍澄軒酒店房間,有人解讀為是與政府對着幹,長實否認,強調一年多前已開始研究,拆售合法、合情、合理,強調只是一個投資項目,讓熱錢有更多投資機會而已。
雍澄軒的地契,容許拆售酒店房間,這是政府也證實合法的,只是長實人員推介雍澄軒的賣點時,一度強調買家透過登記手續,就可以自住。就此,政府高調回應,迄今除了發展局長陳茂波、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和梁振英都先後表態,強調長實拆售的是酒店房間,不是住宅單位,聲言政府會按相關法例所賦予的權力跟進。
長實拆售雍澄軒和政府的高調回應和跟進,顯示雙方各行其是,從外間看來,這是兩股勢力對碰,發展下去會牽動出什麼狀况,且拭目以觀。
不過,政府就此事並無後退的空間。因為長實的做法,實際上顛覆了酒店房間與住宅的定義,而2003年7月修例前的酒店,約有3.8萬個房間,它們的地契若與雍澄軒一樣,而雍澄軒拆售變相成為住宅得以過關,其他發展商和酒店業者若爭相仿效,則土地用途就大亂,本來已經不足的酒店房間,將會更加短缺,對旅遊業構成巨大衝擊。現在,政府只能以嚴格執行《旅館業條例》等法例,確保拆售後的雍澄軒仍然是酒店房間用途。若有必要,政府應該修訂相關條例,堵塞可能鑽空子的空間。
就雍澄軒拆售房間,政府與長實的互動性質是角力,從慣常熟知的官商互動,較難想像政府與長實發展到這種情勢。這個對碰先不說輸贏,表面上看不到哪一方會得益,長實即使售光360個酒店房間,套現約10億元,但是從商譽的角度觀之,是否值得?
天水圍輕鐵站若再流標
宜改建居屋保建屋目標
除了雍澄軒酒店風波之外,天水圍輕鐵天榮站發展項目,在罕有的「零標書」情况下流標,有發展商表示因為補地價較貴,無利可圖,風險高而乏人問津;不過,也有人解讀為發展商藉此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哪一個說法符合事實,無從考究,然而比較確鑿的是,流標使政府每年供應2萬個住宅單位土地的目標,本年度有可能達不到。我們認為,政府就這個項目應該盡快再招標,若再流標,則應該宣布把這幅土地撥作興建居屋,以顯示政府在土地和房屋的主導權,走出「曾治7年」的死胡同。
社會和諧人所共盼,特別是發展商這麼重要的持份者,市民都希望他們是發展和推動進步的積極力量,不過,若發展商的利益與公衆利益演變至處於對立面,則政府只能選擇與市民一起,盡量謀取香港的最大利益。樓市現狀,使人警覺到政府必須堅定立場、嚴格依法辦事,才可以保障社會和市民的最大利益。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