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劉夢熊說梁振英視民主派的關係為「敵我矛盾」,言論引起香港極大關注。很不幸,我認為香港的民眾,已經視「中港關係」為「敵我矛盾」。
這種「敵我二分」的表現如下﹕在香港境內拚命找尋「港奸港膠」或所謂中共代言人。
第二,很容易把中港的互動,理解為「中共魔爪壓迫香港」。
最近的例子便是李慧詩被郭爽頂頭槌事件。
案發當天,網絡媒體迅速把事件定性為「郭爽陰招頭頂李慧詩」,也就是確認此乃惡意犯規傷害對手的行為;其後網上極速發酵,並演變為「中國欺壓香港」、「中共運動奴對付香港人」的論述,運動員之間的比賽上綱上線到「強國人欺侮香港人」,於是撐李慧詩變成撐香港人力抗強國人的政治動作。
其間沒有任何人找來一些專業的單車運動員,分析郭爽頂頭槌的可能原因,網上沉溺於「香港人被欺侮」的亢奮,順勢迸發出長久以來對大陸的憤怒。
結果,沈金康教練解釋﹕「當時郭爽是失重心」。李慧詩說﹕「在爭先賽這類短距離比賽中,運動員不會故意做出這些干擾動作,因為太危險。」
專業運動員的「失平衡」解釋,和網民的「中共陰招頂香港」,你信邊一個?
很可惜,這不是單純的運動技術判斷,而是決定你站在「香港人」還是「大陸人」、是「愛香港」還是「賣港賊」、是「敵人」還是「自己人」的政治表態。
香港人何時變得如此?真有必要抱住「港奸港膠就在身邊」的態度過活、每事以「這是共匪的陰謀」去看待中港互動?最大問題是,抱持「敵我矛盾」的態度,對解決中港矛盾,有什麼用處?
這種「敵我二分」的表現如下﹕在香港境內拚命找尋「港奸港膠」或所謂中共代言人。
第二,很容易把中港的互動,理解為「中共魔爪壓迫香港」。
最近的例子便是李慧詩被郭爽頂頭槌事件。
案發當天,網絡媒體迅速把事件定性為「郭爽陰招頭頂李慧詩」,也就是確認此乃惡意犯規傷害對手的行為;其後網上極速發酵,並演變為「中國欺壓香港」、「中共運動奴對付香港人」的論述,運動員之間的比賽上綱上線到「強國人欺侮香港人」,於是撐李慧詩變成撐香港人力抗強國人的政治動作。
其間沒有任何人找來一些專業的單車運動員,分析郭爽頂頭槌的可能原因,網上沉溺於「香港人被欺侮」的亢奮,順勢迸發出長久以來對大陸的憤怒。
結果,沈金康教練解釋﹕「當時郭爽是失重心」。李慧詩說﹕「在爭先賽這類短距離比賽中,運動員不會故意做出這些干擾動作,因為太危險。」
專業運動員的「失平衡」解釋,和網民的「中共陰招頂香港」,你信邊一個?
很可惜,這不是單純的運動技術判斷,而是決定你站在「香港人」還是「大陸人」、是「愛香港」還是「賣港賊」、是「敵人」還是「自己人」的政治表態。
香港人何時變得如此?真有必要抱住「港奸港膠就在身邊」的態度過活、每事以「這是共匪的陰謀」去看待中港互動?最大問題是,抱持「敵我矛盾」的態度,對解決中港矛盾,有什麼用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