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五近岸填海地點諮詢公眾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21日 12:00
2013年03月21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說,施政報告提出龍鼓灘、小蠔灣和欣澳、馬料水和青衣西南可考慮近岸填海,政府亦將探索在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和建議把鑽石山、西貢和深井的一些設施遷進岩洞,現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公眾意見。

 

   陳茂波今天(3月2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表明,要更靈活回應社會對土地需求的變化,政府決心大規模開發新地,建立充裕的土地儲備,儲備量要超出短期的土地需要,以便日後隨時提取,回應需求。政府會在盡量減少對環境和海洋生態影響的大前提下,推展於維港以外填海,納入土地儲備。除填海外,發展岩洞也是土地供應的輔助來源。

多項設施擬遷進岩洞

 

   五個可進一步考慮的近岸填海地點,分別是屯門龍鼓灘、北大嶼山小蠔灣與欣澳、沙田馬料水和青衣西南,總面積可達600公頃。政府將探索在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近岸填海和人工島的填海總面積約2,000至3,000公頃。當局亦建議把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西貢污水處理廠及深井污水處理廠遷進岩洞,釋放共約六公頃的市區土地。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韋志成指出,五個填海選點中有三個在香港西部,因為當局希望充分發揮新界西部,包括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基建投資。政府會為這三個選點和其他正進行或規劃的基建,進行累計的環境和海洋生態的影響評估,特別針對中華白海豚、空氣和水質影響等,再決定填海範圍。

 

引入生態海岸線概念

 

   當局亦會在設計近岸填海時引入生態海岸線的概念,即是在人工海岸種紅樹木和建立泥灘等,希望營造人工濕地,豐富生物多樣性,重新塑造海洋生態;並會蒐集多些中華白海豚在淺水區活動的資料,和考慮研究利用本港未試過的模擬填海方法,希望在範圍設障礙,研究海豚受影響程度,再調整填海範圍。

 

   至於人工島,韋志成說,中部水域有很多航道、般隻的停泊地方和渡輪的航線,所以可能影響港口運作和航道安全;而人工島與已發展地區之間的接駁亦涉及很複雜的工程,所以要進一步研究,對海上交通與港口運作,和自然環境的影響。

 

   詳情可瀏覽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網站。市民可於6月21日前透過電郵提交意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