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許承恩﹕中學生與「佔領中環」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27日 06:35
2013年03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佔領中環」愈演愈烈,相信踏入4月份,中學校園避不了相關討論,哪管是班主任課堂、學校公民教育組回應、通識科討論、學校學生會表態……

近日,筆者簡單了解不同學校中學生對佔領中環的看法,所得印象與《明報》3月19日刊出關於特首預選民意調查的結果相近:正反民意呈均勢狀况。部分學生認為反國教一役後,足以證明中學生發聲的重要性,因此應該要為「真普選」表態,支持佔領中環;也有部分學生認為佔領中環為違法舉動,不值得正處於求學階段的中學生付上代價。


如果佔領中環真的發生,究竟中學生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參與?他們將會是校園內的旁觀者?走上街的旁觀者?加入佔領行列的直接參與者?現時作出結論,可謂言之尚早。


不過,對成年人,尤其是有份策劃佔領中環的人士而言,雖則本意是好,愛護孩子,但仍須注意切忌以家庭內「湊仔女」、「教仔女」模式,期待中學生在此事上會盲目順從成年人的設計方案。


想起發動「佔領中環」的成年人(不只牽頭3位),多為知識水平高的中產人士。這批人不少已具備專業知識,擁有豐富工作、行政經驗,在社會上已有一定成就。不止如此,這批人多有一種習慣:自小至大,在成長經歷中,習慣了可以依個人能力管理、控制、安排好各事,包括個人升學、職業選取、財富管理、子女培育,規劃得井井有條,亦會做好風險評估,並找出應對方案。所以,即使規劃過程中出了「意外」,也早有預算,少有意料之外的事件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


成年人根本控制不了這麼多

上述提及的這種「習慣」也若隱若現地出現在「佔領中環」的規劃當中,期望每一步行動也在預料之內。這可以是一種優勢,令計劃不至草率開展,不過,就中學生將如何參與這次運動,成年人實在難以掌控。例如,曾聽過一位支持佔領中環的老師認為,中學生在簡單勸解之下將會「聽話」,依從成年人方案行動。舉例,中學生仍未成年,最好只是表態支持,不宜直接參與運動,總之就是希望中學生毋須承擔法律後果。


坦白說,上述想法本意是好。不過,回顧反國教運動經驗,中學生的思想行為,成年人根本控制不了這麼多。當時中學生擔當了牽頭角色,後來成年人開始參與(如家長關注組),一直與中學生以伙伴心態緊密合作,商討應如何走下一步。因此,在策劃佔領中環的過程中,與其由成年人「安排」中學生如何參與,倒不如放下「你未成年」、「我會守護孩子」等思維,須多聆聽、吸納中學生意見。始終到了2017年,不少現時的高中學生已夠投票年齡參與普選,在此時此刻,他們究竟是如何看待政制改革,以及佔領中環行動?相信這一種對中學生想法的了解,非常重要。


作者是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資深通識科老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