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形象大損的蒙牛(2319),決定以洋奶粉打開局面。總裁孫伊萍於昨日業績會上透露,今年6月會率先在香港推出新款有機嬰兒奶粉,標榜原裝丹麥進口,通過嚴格認證,因為香港「限奶令」令她看到了「市場有機會,奶企有責任」。不過分析員指出新奶粉要令消費者有信心,估計沒5年難有初步成果。
業績方面,蒙牛去年純利12.5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20.9%;收入360.8億元,下降3.5%,主要受銷量下降影響,原奶成本上漲則影響毛利率跌0.6個百分點至25.7%。末期息派0.16元,除淨日6月11日。
去年少賺兩成 末期息0.16元
預計今年,蒙牛首席財務官吳景水表示會推出新產品、控制成本和適當調升售價,有信心令毛利率改善。總裁孫伊萍更透露,自去年6月獲來自丹麥的有機乳品生產商Arla Foods入股成第二大股東兼戰略合作伙伴後,今年6月將會於中、港、澳推出丹麥原裝進口有機嬰兒奶粉「Baby & Me」,並打算以香港作為首站推廣。
「香港限制購買奶粉,讓我看到機會,因為市場有很大需求,同時也看到了企業有很大責任,怎樣去給消費者信心」,孫伊萍認為,通過跟Arla Foods合作引入新款奶粉,將可「抓住機會、擔起責任」,「信心來自三點,第一是百分百進口,第二是全部原裝貨,第三是奶粉均通過歐盟、中國有機品質認證」。
蒙牛原本已有內地生產的「歐世」系列嬰兒奶粉,對於今次打算引進原裝奶粉,國泰君安國際食品股分析員郭日昇不太看好,「首先要視乎該產品掛上什麼名義,是蒙牛還是Arla Foods?因為就算是內地奶企進口的原裝外國奶粉,內地消費者也不一定有信心」。
他特別指出,有機奶粉針對高端市場,「較難令有一定消費力的家長嘗試新品種,因為市場有不少大家已熟悉的品牌」。
分析員﹕借港攻內地市場
郭日昇相信,蒙牛以香港作為首站推廣另有意義,「香港市場有限,最後仍然是內地,不過若能得到香港消費者認同,便可藉此提升內地信心」;但他覺得,雖然高端奶粉毛利高,但要市場接受新品牌需要一段過程,估計剛開始時會蝕錢,5年左右才可見初步成效。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