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碼頭吞吐量升收益反跌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30日 21:35
2013年03月30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根據統計處數字,本港貨櫃碼頭吞吐量,由1997年全年處理1600萬個標準貨櫃,升至2011年處理2438萬個貨櫃,上升比率為59%,但同期貨櫃碼頭營運者收益卻不升反跌近6%。前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劉健儀認為,貨櫃物流業前景未如理想,除非物流業做到高增值和獲政府撥地擴展,長遠工人的福利和待遇才能轉變。


長遠改善待遇須行業增值

近年建造業前景大好,基層勞動工人皆獲大幅加薪,相比下,同屬勞動行業的貨櫃業工人,前景則未如理想。根據統計處資料,2011年港口的吞吐量為2438萬個貨櫃,較1999年的吞吐量(1600萬個貨櫃)上升五成。雖然碼頭交收量大升,但貨櫃碼頭營運者收益則錄得下跌,由1999年的104.8億元,降至2005年的100.6億元,到2011年則跌至98.3億元,下跌近6%。同期營運開支則溫和上升,由1999年的35.3億元升至38.5億元。


劉健儀分析,近年物流業雖未出現倒退,卻面對鄰近地區競爭,如轉口貨運業已不夠新加坡競爭,加上本港後勤用地不足,令轉口業未能擴充;即使是遠洋船運,本港的碼頭處理費亦較深圳鹽田港貴,種種因素令貨櫃物流業前景未如理想。她說,本港物流業必須做到高增值,亦需政府撥地擴展,穩固轉口港角色,長遠工人的福利和待遇才能轉變。


僱員流失 公司為減成本外判

貨櫃碼頭僱員在2011年已跌至3498人,較1999年的3782人,10多年間少了近300人,反映行業難吸引新人加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認為,近年聽到建造業工人待遇有改善,但物流業開始收縮,故部分公司不斷希望減省成本,推卸責任給外判公司,進一步剝削碼頭工人。


他說,目前本港除了葵涌碼頭,亦有其他碼頭,相信大部分運輸業工人的待遇亦相差不遠,而由於此類靠賣勞力的職業,晉升機會本已不多,大部分工人只望工資可獲調升,「建造業與運輸物流業工人同樣需專業技術,紮鐵、釘板是一種,在碼頭駕駛吊車和天秤車也是技術」,認為僱主在僱員不斷流失時,必須多與工人溝通,並了解外判公司是否不斷剝削員工。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