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難憑顏色知毒性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5日 06:35
2013年04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月內已先後3人因在郊野公園摘野菇吃而中劇毒險喪命,專家解釋這是因坊間對毒菇有三大誤解,包括誤以為野菇「不鮮艷」或「有昆蟲爬過」便無毒,其實大錯特錯,像今次令教師夫婦危在旦夕的「小托柄鵝膏菌」及廣州常見的「白毒傘」都呈灰白色,絕不鮮艷,卻含劇毒及可導致肝衰竭,死亡率甚至可高達50%。


高溫不可解毒 昆蟲爬過未必無毒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總監劉飛龍醫生指坊間對野菇有三大誤解,例如誤以為菌類顏色鮮艷才有毒;或錯以為只要有昆蟲爬過該菌類就代表無毒;或誤信徹底煮熟菌類就可放心進食。劉飛龍澄清,菌類的毒素是不可能經過高溫解除。


劉飛龍指菌類當中鵝膏菌家族可致食用者肝炎。鵝膏菌家族分別有「鵝膏菌」、「小托柄鵝膏菌」及「白毒傘」,其中「小托柄鵝膏菌」就是今次首次於本港發現,劉解釋小托柄鵝膏菌含毒素「毒傘肽」,進食後可令細胞無法製造蛋白質,肝細胞會死亡,中毒者會腹痛、嘔吐和肚瀉,48小時後可出現肝衰竭,致命率高達50%。劉強調普通市民難單憑外貌或顏色分辨野菇是否有毒,呼籲市民切勿到郊外採摘野生菇類進食。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