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以發展眼光看三地關係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5日 12:00
2013年04月25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機遇來自歷史進程。過去30多年,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牽引着香港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發展,為香港經濟帶來更高的產值。在內地改革開放的同時,香港踏上了回歸的道路,回歸之後,香港和內地,在一國之內,以「兩制」的形式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兼備「一國」和「兩制」的優勢。同一時期,香港也經歷了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

 

   30多年來,在內地改革開放、香港回歸、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進程中,兩岸和香港克服了困難,排除了障礙,否定了零和,合作的方式方法不斷創新,實現了前人和外人以為不可能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我們共同譜寫了大中華經濟的新篇章,同時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動力。

 

   在這段歷史的不同時期,香港為內地的發展,也為兩岸的經濟往來,包括資金和人員的進出,發揮了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功能。我相信,未來30年,香港將會因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繼續自我調整,繼續為中國內地,為台灣,為兩岸之間的經濟活動發揮新的功能。

 

港人民幣業務不斷擴大

 

   現在,我想用香港的視角,簡單說明一下香港在變化中掌握和創造機遇的經歷。

 

   相對於中國內地和台灣,香港的整體優勢是高度開放、高度多元、高度靈活和高度國際化;香港的優勢產業包括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及貿易服務。

 

   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表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自2004年開始以來,香港的人民幣業務範圍不斷擴大,門類也不斷增加。

 

   人民幣是內地的貨幣。香港的法定貨幣是港幣。香港回歸之後,一國之內,兩種貨幣以不同的發行和兌換制度和不同的幣值並存,這個在香港準備回歸期間帶有挑戰性的課題,今天反而為香港創造了商機,在今天論壇的主題下,是很值得我們總結和思考的代表性問題。

 

   25年前,1988年,我作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負責為起草《基本法》收集意見。我到了社區,往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梁先生,1997年7月1日那天,起床到樓下去買回歸後的第一份早餐,用什麼鈔票?」我說:「《基本法》的徵求意見稿裡面有一條:「港元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定貨幣,繼續流通。」大家說:「梁先生,你不知道,一個地方政權一換,第一件事就是換旗幟,第二件事是換鈔票,回歸後,沒有可能繼續使用港幣。」

 

  「兩地兩幣」在回歸當天就已經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實,但是在九七年前很多人以為不可行。不僅是一般人以為不可行,美國一位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也認為不可行。他說不管你一個國家有幾種制度,總之一個國家不可能有兩種鈔票,小發行量的鈔票會被大發行量的鈔票取代,意思就是說九七年後港幣要被人民幣淘汰。這句話對當時部分香港人來說造成相當大的顧慮。

 

兩地兩幣轉化潛在商機

 

   過去,有人顧慮港幣被人民幣取代,現在,人民幣業務是香港金融界主打的對象,也是港台合作的一個新內容。香港用優良的金融制度,經驗豐富的從業員,加上國際業務關係,把「兩地兩幣」視為機遇,再轉化為頗有潛力的商機。

 

   去年,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超過26,000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37%。通過貿易結算等活動,匯聚了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今天,香港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這是人民幣融資活動和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的最獨特的優勢。

 

   在人民幣產品方面,上月底,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未償還餘額累計達2,570億元人民幣。2012年,以人民幣計價的人壽保單已收保費超過90億元人民幣。其他人民幣投資產品包括貨幣期貨、A股ETF、人民幣及港元雙幣交易的股票等。

 

   擴大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的安排已在上個月公布,容許內地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香港子公司和註冊地及主要經營地在香港的金融機構申請RQFII資格,同時放寬RQFII資金的投資限制,允許機構根據市場情況自主決定產品類型。促進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出台,深化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同時促進人民幣資金在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跨境使用和循環,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些都是帶有超越商業意義的發展。

 

   兩岸於去年8月簽署了《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其後,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簽署了「清算協議」。港台在人民幣業務方面也有了非常緊密的合作。現在23家台灣參加行已經加入了香港人民幣即時支付系統,利用香港平台進行離岸人民幣貿易結算,這是香港在新的兩岸關係中的一個新功能。

 

專業服務掌握內地機遇

 

   除了金融業,香港的專業服務業也是香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貨幣問題一樣,在回歸前,部分香港人顧慮內地的專業人士在回歸後到香港所謂「搶飯碗」,因此在《基本法》出現了一些條文,限制內地專業人士來港執業。

 

   但是,大多數香港的專業人士還是掌握了在內地發展的機遇,現在,香港的11個主要專業界別當中,最少有五個在內地的專業費用收入,總額比在香港的還要多。至於未來,中央明確表示,在「十二五」期末,通過CEPA,基本實現內地與香港服務貿易自由化。截至去年,CEPA已為香港在48個服務領域公布了338項開放措施。

 

   在香港的中介中轉功能問題上,也曾經有人顧慮香港會因「三通」和ECFA而流失兩岸之間的轉口貿易。但經驗說明,在兩岸經濟規模擴張,以及ECFA便利兩岸直接貿易而帶動的經濟增長,都惠及香港的轉口貿易。ECFA全面實施後,兩岸經香港的貨物貿易額繼續增加。2012年兩岸經香港的轉口貨物貿易總額達310億美元,佔香港整體轉口貿易的7.1%,再次說明兩岸和香港的經濟關係不是零和關係。

 

港台應訂經貿合作安排

 

   香港政府一直採取對外開放、合作和分享的友好政策,我們認為,繼內地與香港簽訂CEPA、內地與台灣簽訂ECFA之後,香港和台灣應該訂定類似的制度化經貿合作安排,以全面提升兩地的經貿關係。

 

   各位朋友,兩岸和香港在過去30多年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各自取得巨大的成就,各種關係也穩定發展。客觀的說,這段時期是中國人在近代歷史的黃金時期。我們各自取得成就,關鍵是我們都能擁抱歷史進程帶來的變化,拋開顧慮,放下包袱,接受開放,否定零和,相信合作,並且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三地的關係。今後,只要我們不斷的突破框框,擴大開放,加強合作,兩岸和香港的經濟必定會創造和用好更大的發展機遇。

 

   最後,我希望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能夠多住幾天。香港面積不大,但是有高山、有深海;城、鄉、郊、野一應俱全,希望大家在市區消費之餘,能到我們的山裏面走走,到我們的海裏面游游,享受一下香港的高山深海,鳥語花香。

 

  (以上是行政長官梁振英4月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出席第三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的致辭全文。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