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根據內地稅法,一般行業增值稅率多為17%,銷售圖書、農產品、自來水或燃氣等產品行業為13%。其運作方式是,賣方在內地出售產品時,向買方收取「銷項稅」,再扣減之前購入產品或原料時所付的「進項稅」,就是實際交給稅局的「增值稅」。
其實,賣方的「銷項稅」就是買方的「進項稅」,銷項稅-進項稅=一家企業實際繳交給稅局的增值稅。而在每一宗交易中,賣方需向買方開出增值稅發票,以便後者向稅局申報扣減。(不過,若賣方或買方為「小規模納稅人」,則屬例外,因為「小規模納稅人」不可以開發或收取增值稅發票,也不可以將進項稅抵扣。)
賣方需向買方開增值稅發票
舉例說,A公司出售產品給B公司,售價100元。假設A公司的增值稅率為13%,那B公司要另外向A公司支付13元,而A公司要向B公司開發增值稅發票。
若B公司再將產品出售給C公司,售價為300元(產品可能經過加工),假設B公司的增值稅率為17%,那C公司就要另外向B公司支付51元,而B公司亦要向C公司開發增值稅發票。
新規前後 均須繳付「企業所得稅」
B公司將它收到的「銷項稅」(51元),減去它之前購入產品或原料時所付的「進項稅」(13元),為38元,這就是它實際要繳交給稅局的「增值稅」。若C公司再賣出產品,亦可以這樣抵扣。但若C為最終用戶,它實際上則承擔了整條交易鏈的增值稅。
至於「增值稅」在服務業方面實行,亦與上述運作方式類似。只不過,有關企業出售的不是實物,而是服務而已。而有關企業亦是以繳付「增值稅」,代替以往按營業額的某個百分比來繳付營業稅。不過,不論在「營改增」之前或之後,企業另外還要按其盈利的25%來繳付「企業所得稅」。
其實,賣方的「銷項稅」就是買方的「進項稅」,銷項稅-進項稅=一家企業實際繳交給稅局的增值稅。而在每一宗交易中,賣方需向買方開出增值稅發票,以便後者向稅局申報扣減。(不過,若賣方或買方為「小規模納稅人」,則屬例外,因為「小規模納稅人」不可以開發或收取增值稅發票,也不可以將進項稅抵扣。)
賣方需向買方開增值稅發票
舉例說,A公司出售產品給B公司,售價100元。假設A公司的增值稅率為13%,那B公司要另外向A公司支付13元,而A公司要向B公司開發增值稅發票。
若B公司再將產品出售給C公司,售價為300元(產品可能經過加工),假設B公司的增值稅率為17%,那C公司就要另外向B公司支付51元,而B公司亦要向C公司開發增值稅發票。
新規前後 均須繳付「企業所得稅」
B公司將它收到的「銷項稅」(51元),減去它之前購入產品或原料時所付的「進項稅」(13元),為38元,這就是它實際要繳交給稅局的「增值稅」。若C公司再賣出產品,亦可以這樣抵扣。但若C為最終用戶,它實際上則承擔了整條交易鏈的增值稅。
至於「增值稅」在服務業方面實行,亦與上述運作方式類似。只不過,有關企業出售的不是實物,而是服務而已。而有關企業亦是以繳付「增值稅」,代替以往按營業額的某個百分比來繳付營業稅。不過,不論在「營改增」之前或之後,企業另外還要按其盈利的25%來繳付「企業所得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