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印銀紙」可解經濟燃眉之急,卻難免留下後患。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便發出報告,提醒亞洲各國當心熱錢流入、資金氾濫,更籲政府慎用貨幣政策,隨時作「收水」準備。
IMF指出,亞洲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仍很大機會領先全球,但近期信貸快速增長和「熱錢」流入卻值得警醒。「現時歐債危機的威脅已經有所減退,但在不少亞洲國家內,強勁的貨幣增長已經明顯令資產價格上漲、 財政不平衡的趨勢升溫。」在日本大規模推行量化寬鬆的背景下,IMF更呼籲亞洲各國政府隨時做好準備、慎用擴張性貨幣及財政政策,從而應對經濟過熱的風險。
《金融時報》昨日文章亦指出,因受環球熱錢青睞,東南亞地區股市及菲律賓、泰國等東盟國家貨幣近期升勢明顯;香港樓價在過去僅4年時間內已經至少翻倍、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歷史高位,值得留意。世界銀行早前亦曾提及亞洲經濟的過熱風險,認為各國政策制定者應「作好撤回刺激政策的準備」,尤其在全球經濟逐漸復蘇的背景下。
IMF指出,亞洲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仍很大機會領先全球,但近期信貸快速增長和「熱錢」流入卻值得警醒。「現時歐債危機的威脅已經有所減退,但在不少亞洲國家內,強勁的貨幣增長已經明顯令資產價格上漲、 財政不平衡的趨勢升溫。」在日本大規模推行量化寬鬆的背景下,IMF更呼籲亞洲各國政府隨時做好準備、慎用擴張性貨幣及財政政策,從而應對經濟過熱的風險。
《金融時報》昨日文章亦指出,因受環球熱錢青睞,東南亞地區股市及菲律賓、泰國等東盟國家貨幣近期升勢明顯;香港樓價在過去僅4年時間內已經至少翻倍、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歷史高位,值得留意。世界銀行早前亦曾提及亞洲經濟的過熱風險,認為各國政策制定者應「作好撤回刺激政策的準備」,尤其在全球經濟逐漸復蘇的背景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