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有自己的部落格,自己的skype,自己的email,但是,我不讓孩子有這些東西。
大概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姊姊開口提出﹕「媽媽,我可不可以有自己的email?」她甚至還不知道細節,問﹕「申請自己的email需要錢嗎?」
「免費的。」我一向對孩子直話直說,因為搪塞欺騙,很快就會被識破。
聽到免費,孩子一定以為希望大增,但我說﹕「你還太小,不需要自己的email。」然後就聽到孩子搬一大堆理由出來,什麼功課需要溝通啦,老師要交代作業啦……總歸一句話就是﹕朋友問我的email時,我不想說我沒有。
「如果真的需要,請給同學媽媽的。我每天都會開信箱,有你的信就會叫你來看。」我說。
後來,孩子轉學了,這個新學校自動給每一個學生一個電郵地址,所以孩子和媽媽的問題同時被解決了。但是我對孩子開電郵來看的這個動作,定下了規矩﹕
一星期只能開一次。除非老師有特別用信箱傳功課給你們。
有事沒事上網 浪費人生
我除了定規矩,還會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有沒有看過一種大人,有事沒事就去開信箱來看,一旦你養成了這種習慣,就好像抽煙上癮一樣——你明明知道信箱裏沒什麼好看的,還是會忍不住打開來瞧瞧。」
一旦你開始依賴電腦,就會開始在網絡上瀏覽。看看新聞,看看八卦,看看商店賣些什麼有趣的東西……如果今天你是七八十歲沒事做的老人家,也就罷了。可是,大家在虛度的時光,都是最寶貴的花樣年華啊!
花費這麼多時間在電腦瀏覽,根本是浪費人生。所以,除了功課的必要,我也規定姊姊﹕不能上網瀏覽閒逛。功課一查好,馬上從電腦退下來,如果你真的時間太多花不完——不會去看書啊!
姊姊弟弟早已經是「愛看書」的孩子。只要有書,日子好過得不得了,時間永遠只會太少不夠用,根本遇不上花不完的時候。
可是,如果父母在這個節骨眼上不限制孩子,或是規定形同虛設——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當你花了一小時在電腦上閒逛,所代表的意義就是﹕孩子減少了一小時可以看書的時間。或是,孩子減少了一小時可以運動的時間、孩子減少了一小時可以跟父母聊天的時間、孩子減少了一小時可以跟手足互動的時間、孩子減少了一小時可以睡覺休息的時間……
我常說,父母是可以助孩子一臂之力的。我不是要父母對孩子的功課緊盯不放,而是,孩子的生活習慣要培養好。嚴格限制孩子使用電腦的時間,就是助孩子一臂之力。
作者為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四十萬,育有兩名兒女
汪培珽 http://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