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母親節 我和辣媽吃辣菜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1日 22:35
2013年05月01日 22: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期主角:我家有個辣媽,她性格不巴辣,也沒有火辣身材(可能有,我老爸才知道),但她無辣不歡,連消夜那碗麻油味即食麵,都例必狂加辣椒油調味。尚有個多星期便是母親節,一於找間合她口胃的餐廳與她慶祝吧!


川辣﹕九大碗夠排場

川菜以麻辣聞名,其實說得正確一點,它是一個「百菜百味」,包含複合味道的菜系。主打川菜的尚川宮,最近推出香港首次出現的四川傳統喜慶宴席──九大碗,正合我心,為媽媽設宴慶祝母親節。


「甜燒白」博楊貴妃一笑

據來自成都的老闆娘鎧熙(Cathy)指出,九大碗中的「九」,是個吉祥數字,因此枱上會放有九種葷菜宴客,以前民間九個碗裏幾乎全以豬入饌,配菜則多取時令食材,約在清光緒年間(1875年至1908年)形成這九大碗食制,每道菜式背後都有源遠流長的典故,如頭碗的「拼盤臘肉」,相傳慈禧指定要用豬屁股上的「二刀肉」(即沙梨篤)製作;第五碗的「東坡肉」是蘇東坡在杭州當官時以川菜方式研製;第七碗的「甜燒白」則傳說唐玄宗為博楊貴妃紅顏一笑而製作等。


菜式隨時代發展或有所轉變,但總的大原則為﹕一、乾盤菜;二、涼菜;三、炒菜;四、鑲碗;五、墩子;六、膀(蹄);七、燒白;八、雞;九、湯菜。


九大碗 逐碗捉

(一)頭碗上乾盤:拼盤臘肉

由四川家鄉帶來冬天風乾好的臘肉、臘腸。


(二)碗是涼菜:晾衣白肉

豬肉皮、肥肉和瘦肉三者相連,厚薄均一兼具透明感。將獨子蒜攪碎至帶有甜味,加入麻油、花椒汁和辣椒等製成蒜泥醬汁,包含甜、香、辣多種味道。


(三)碗吃炒菜:乾燒桂魚

傳統以鯉魚製作,但春鯉較毒,所以改為桂魚或者其他時令魚類,有「鯉躍龍門,身價百倍」的好意頭。


(四)碗賞鑲碗:上湯扣菜

「賞鑲碗」包含觀賞、品嘗的意思,廚師以萵筍、紅蘿蔔、豬脷、豬心等拼合成青紅白綠五彩顏色,賞心悅目。


(五)碗九墩肉:東坡肉

以紅糟燜煮而成,色紅而潤,甘而不膩。形狀呈四方,分9塊,塊塊肉斷皮連。


(六)碗煠元蹄:乾煸元蹄

這道菜最有母親節的感覺,相傳有孝順子為母醫病而潛心研製,用上49種調料醃製,再經鹵製、上籠蒸,再回鍋乾煸。這道菜又叫「忠孝蹄」,其味鹹甜帶微麻辣,肉煨得酥軟非常。


(七)碗夾沙肉﹕甜燒白

傳統做法是先將紅豆煮熟搗爛,釀入五花腩片中,然後將其鋪在碗底,再鋪上糯米放上蒸籠蒸熟,然後倒置在另一隻碟上,最後淋上糖漿及用車厘子點綴。傳到民間,成「櫻桃夾沙肉」,現演變成沒有車厘子的「甜燒白」。


(八)碗竹笙雞﹕竹笙燉雞

傳統要選公雞入饌,湯清而不膩。


(九)碗清湯把口漱:韭黃雞蛋湯

品嘗過八道以肉、魚食材為主的菜式,這個湯用上韭黃、加少許黑醋和番茄粒製成,有助消除滯脹感。


這九道菜由來自成都的楊勝榮師傅所烹調,楊師傅2001年已成為國家認可的川菜烹飪名師,對食材與傳統手工均一絲不苟,如晾衣白肉必須用上「沙梨篤」再切成透明薄片,甜燒白上的肉片,必須切成6吋長等。Cathy表示,這次的九大碗約有三分一菜式屬香辣,辣度較溫和,嗜辣者可按喜好加大辣度。此外,這九道菜式將一次過置於紅色木托盤之上端出,甚具排場,帶我家辣媽來吃,她肯定感到極有面子。


文﹕梁翠薇

圖﹕林俊源

編輯 方曉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