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級爸爸﹕廢了校本評核吧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1日 06:35
2013年05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香港學生在兩個指數中都達高標準,其中一個是自戀指數,這很容易解釋, 港式父母都勸戒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哪怕最終「癡咗線」,於是千方百計把孩子塑造成一個未來英雄,成功的英雄哪會不自戀呢?英雄也是建築在眾多的笨蛋之上,虎爸虎媽把入學標準放在哈佛牛津劍橋之內,於是從小就教你三頭六臂,周身刀,張張要利,有一張用來捅自己。


自戀的後果就是自大,自大的後果就是眾生卑微,容易沉溺於操縱或控制別人的心態,不能自拔。


港童「閱讀」還是「侷讀」?

另一指標是閱讀指數,「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在去年發表全球學生閱讀能力研究,調查45個國家及地區的小四學生的閱讀能力。香港有4000名參加研究的小四學生,在2012年的閱讀能力獲評為全球第一,而俄羅斯及芬蘭並列第2位,第3位是新加坡。雖然港童的閱讀能力是No.1,可是他們在閱讀興趣、動機、信心及課堂的投入排名上,接近榜尾。研究認為,香港學童閱讀較少為興趣,而是為爭取升讀較佳學校。


這就是我時常強調的「侷讀」而非「閱讀」,「你試試唔讀書吖哪!」後果自負。


朋友又傳來一篇好像是台灣人寫的文章,我節錄部分給大家分享。


快樂成長 德人質素高

「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但德國憲法禁止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hard disk),留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教育重點在:


1. 基本社會常識;

2. 動手能力;

3. 保護孩子情感胚胎,澆灌情商,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1. 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2. 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3. 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你不會夠膽說德國人的質素不合格吧,由adidas到平治、寶馬、Wella,到保時捷,電腦到藥品到足球等等,8200萬人口,諾獎拿了不少,就算出了一個「希魔」,但他們全民承擔戰爭責任,道德勇氣也勝過日本。


所以你不要介意我說要一年班學生讀三年級內容的學校是下流而非主流。


一次又一次親聞學生被成績功課纏繞,像夢魘隨身。


吳局長,就把校本評核先廢了吧。


作者為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張堅庭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