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智庫:華軍力20年後逼美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3日 06:35
2013年05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將於今天發表報告,預測未來20年「最可能的後果」是中國軍力逐漸逼近美國,可望收窄與美國在航空母艦和隱形戰機製造技術的距離,預料加速工業化將使中國軍力擴張,對美軍在中國附近水域的「絕對優勢」,構成「日益嚴峻的挑戰」,但中國大概會避免直接展開軍事衝突。


「美國主導難長久維持」

報告由基金會9名研究員撰寫,有份撰寫的中國國防政策專家斯溫(Michael Swaine)聲稱,亞太區的經濟繁榮「很大程度」受惠於「美國軍事霸權帶來的和平與穩定」,撰寫報告的目的,是「預測中國在亞太區崛起的長遠後果」,其中一個可能性是美國在區內出現「新對手」(new rival),反映「當前美國主導的狀况可能不會維持太久」。


報告指出,亞太區勢力平衡轉移造成的後果,作為美國盟友的日本「感受最深」,面對中國崛起,估計日本將「進一步靠攏美國」。報告認為,儘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時展現鷹派作風,但政府在財困下亦難以顯著增加軍費開支。報告預期,在最極端情况下,日本終有一日會懷疑美國是否有「能力與決心」維持在亞太區的軍事霸主地位,促使日本採取激烈手段,「若非轉投中國,就是發展核武等震懾力量」。


對於整個亞太區的形勢,報告預期「最可能的後果」是出現「 侵蝕平衡」(eroding balance)的局面,即美國霸權繼續被中國不斷擴張的軍力消磨,而中國則繼續堅持在區內的權益,在這情况下的「最大危機」,是中日就領土爭議擦槍走火。


料不效法蘇聯與美「全球為敵」

但報告認為,中國在可見將來,不會效法前蘇聯與美國「在全球為敵」,相信中國只會成為「地區力量」,只有「狹窄的戰略重點」,就是與鄰近國家的領土主權爭議。報告同時指出,儘管中國軍力急起直追,但由於中國經濟與美國及亞洲國家唇齒相依,相信中國會避免與這些經濟伙伴出現冷戰式的敵對,也不會試圖以軍事力量將美國逐出亞太區。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