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熱錢效應造就內地水浸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11日 06:35
2013年05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環球央行放水,內地亦未封鎖水喉。4月份內地通脹僅2.4%,廣義貨幣(M2)卻增長16.1%,是2011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見圖);新增貸款7929億元(人民幣.下同),亦超預期;首4個月社會融資總量錄得7.91萬億元,按年大增六成。經濟學家認為,熱錢加快流入中國,而在通脹較低的情况下,內地當局為支撐經濟復蘇,也無意收緊銀根。


人行昨天公布,4月底反映整體貨幣供應量的M2餘額為103.26萬億元,按年升幅16.1%,分別比上月底和去年同期高0.4個和3.3個百分點。M2增速是兩年以來最快。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M2增長較快主要由境外熱錢增加導致,當月外匯佔款明顯增多,令存款增加。


交行:主因境外熱錢增加

交行在報告中指出,4月份人民幣存款僅較上月減少1001億元,降幅明顯收窄,去年同期為減少4656億元;此外非金融企業存款一改往年季初減少的局面,增加3107億元,就是因為外匯佔款持續明顯增加。所謂外匯佔款是指外資流入後,人行為對冲而增發的人民幣貨幣供應。


今年首季,內地銀行外匯佔款增長了1.22萬億元,遠高於去年全年4950億元的總量,今年1至4月,內地M2增速也都在15%以上。雖然3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全年M2增速目標定在13%,但連平認為,從前4個月數字看,達標不太可能,為了避免過於寬鬆的政策導致M2增速太高,相信未來人行的貨幣政策會做出調整,料全年M2可控制在14%左右。本周四,人行已重啟停止了一年多的央票發行,以穩定貨幣增長。


此外,4月份社會融資總量1.75萬億元,按年增加7833億元,首4個月7.91萬億元,按年多增3.06萬億元。


花旗:政府重視經濟復蘇

花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社會融資總量攀升幅度大,顯示資金面相當寬鬆,相信與通脹維持較低水平有關,「政府已不擔心通脹問題,而更在意經濟是否能夠真正復蘇,人行年初提出貨幣環境要從跟去年的寬鬆轉為中性,目前看已推遲執行」。美銀美林陸挺也認為,在弱增長和低通脹的情况下,當局仍有空間去維持相對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明報記者 張聞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