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科學家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飈升對地球影響評價兩極,有人認為會影響生態,從而導致糧食危機,亦有專家認為二氧化碳濃度飈升能增加糧食收成。
自1860年代起,全球科學家開始研究氣候暖化,科學家大致上認為氣候暖化會帶來危機。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及科學研究教授奧雷什基斯(Naomi Oreskes)表示:「在1965年,二氧化碳含量為百萬分之320,首先提出全球暖化會導致生態危機的美國科學家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當時已表示,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會帶來更溫暖氣候,乾旱、熱浪會隨之出現,危害糧食供應,海水高度上升會淹浸城市和基建」。事實上,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導致極端氣象,2012年颶風桑迪帶來750億美元損失和數百人命傷亡,歐美熱浪頻仍等,已為地球敲響警號。
「溫室亦故意調高濃度」
不過,亦有科學家質疑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科羅拉多大學環境科學合作研究所高級研究科學家薩爾德什米克(Prashant Sardeshmukh)說:「沒有證據顯示二氧化碳濃度超過百萬分之400為氣候的轉捩點……不能準確地知道(二氧化碳濃度颷升對地球影響)何時或會不會發生。自然氣候不斷轉變、科學家所提出的氣候模式存在誤差。」
6550萬年前達3000ppm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工程系客席教授舒密特(Harrison Schmitt)和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教授哈珀(William Happer)上周三更聯合撰文表示,由於現在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太低,令食物鏈中以植物為主的生產者(producer)進行光合作用生產食物的效率太低,如果濃度上升,就有助改善光合作用,為生物提供更多糧食。文章提到,商業溫室的營運者都將溫室的二氧化碳濃度自行增至百萬分之1000或以上,以改善植物的生長和質素。在6550萬年前的古近紀,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更曾高達百萬分之3000。
綜合報道
自1860年代起,全球科學家開始研究氣候暖化,科學家大致上認為氣候暖化會帶來危機。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及科學研究教授奧雷什基斯(Naomi Oreskes)表示:「在1965年,二氧化碳含量為百萬分之320,首先提出全球暖化會導致生態危機的美國科學家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當時已表示,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會帶來更溫暖氣候,乾旱、熱浪會隨之出現,危害糧食供應,海水高度上升會淹浸城市和基建」。事實上,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導致極端氣象,2012年颶風桑迪帶來750億美元損失和數百人命傷亡,歐美熱浪頻仍等,已為地球敲響警號。
「溫室亦故意調高濃度」
不過,亦有科學家質疑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科羅拉多大學環境科學合作研究所高級研究科學家薩爾德什米克(Prashant Sardeshmukh)說:「沒有證據顯示二氧化碳濃度超過百萬分之400為氣候的轉捩點……不能準確地知道(二氧化碳濃度颷升對地球影響)何時或會不會發生。自然氣候不斷轉變、科學家所提出的氣候模式存在誤差。」
6550萬年前達3000ppm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工程系客席教授舒密特(Harrison Schmitt)和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教授哈珀(William Happer)上周三更聯合撰文表示,由於現在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太低,令食物鏈中以植物為主的生產者(producer)進行光合作用生產食物的效率太低,如果濃度上升,就有助改善光合作用,為生物提供更多糧食。文章提到,商業溫室的營運者都將溫室的二氧化碳濃度自行增至百萬分之1000或以上,以改善植物的生長和質素。在6550萬年前的古近紀,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更曾高達百萬分之3000。
綜合報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