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顧內地反應 王永平﹕「政府」「人民」兩回事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12日 06:35
2013年05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對於6月起政務官制訂政策時須以「常識」評估內地社會反應,前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質疑,即使港英年代,他們制訂政策時也只須顧及受影響的政府關係及反應,而非當地人民的反應。他以紡織品條例為例,即使有關條例或影響英國利益,當時公務員也只會評估英國政府的反應,「我們不會寫『估計英國人會好反對呢件事』」。


過往評估社會反應 非單憑「常識」

1970年代已加入港英政府的王永平說,過去政務官撰寫政策文件時,是會評估港人反應,且有制度、方法,例如透過民調、公眾諮詢會、由民政署向地區人士收集意見及由新聞處留意輿論反應等,再作專業評估,而非憑常識估計。而依特區政府目前的要求,王永平擔心政務官如何有渠道去評估內地民眾的反應,若只憑「常識」,有關評估是否可靠、專業?他說,這些政策文件最後會交予行政會議討論,行會成員可追問評估理據,他擔心政務官為免遭挑戰或怕估錯被罵,結果「唔做唔錯」。


至於有說港英年代,政府制訂政策時會顧及與鄰近地區的關係,王永平指出,這是指會顧及相關「政府的關係、反應」,而非「當地人民、社會的反應」,這是兩回事。


王永平認為,假使政府真的要落實這要求,亦需提供補充文件,向政務官表明在制訂政策時,一切仍是以香港利益為依歸,以釋除公務員疑慮。


李鵬飛﹕港英年代政治顧問把關

而港英年代曾任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的李鵬飛說,港英政府是有「政治顧問」一職,由他專門負責把關,一旦有政策或會引起內地或英方不滿,政治顧問均會作評估,並向當時的港督反映。李鵬飛說,回歸後他亦曾向時任特首的董建華建議設立類似「政治顧問」的職位,但後來因有人反對,董才沒有採納意見。他認為公務員應維持政治中立,並應由問責官員負責評估內地反應。


陳太﹕內地感受凌駕港人利益?

另外,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在電台節目批評有關政策削弱本港高度自治,質疑:「(部門)要做呢個評估,從何着手?係咪要諮詢對方?係要問中聯辦?定係問港澳辦?」陳太指有關措施令港人憂慮,「政府日後制定政策時,究竟係以港人利益為依歸,定係內地感受同反應會凌駕港人利益?」

在另一場合,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說香港是國際城市,跟很多地方都有交往,跟內地關係尤其密切,因此即使沒有明文規定,「事實大家(制訂政策時)都知道要考慮」。她指政府汲取限奶令的教訓,才會有此措施。她強調,特區政府首要任務是服務香港市民,但「不覺得要考慮內地的反應,便表示一定要犧牲港人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