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新亞水塔在1970年代已屹立於中大最高處,在其下是孔子像及草地,還有新亞書院的圓形廣場,不少中大校友都有自己的「水塔下」回憶。雖然水塔重門深鎖,其實過去有不少學生曾摸黑爬上數米高的通風口進入塔內,再攀爬登頂,其中一人正是張文光的太太。
1978年在中大新亞經濟學系畢業的張文光,當年到過水塔下草地踢足球,練習「斬波」技巧,那時是大學社運火紅年代,圓形廣場經常貼滿大字報,很多學生就是在新亞水塔底下關心學校,關心社會。
水塔下草地談心 廣場論時政
張文光表示,新亞水塔就在飯堂的隔鄰,平時上山落山都會望到,很有親切感。他的太太當年曾趁夜晚,與宿友及同學找來梯子,爬上水塔第一個通風口,然後沿水塔內梯爬到上塔頂。1988年在新亞企業管理系畢業的蔡子強表示,當年很多老友都會在圓形廣場及水塔下的草地談心、講理想,這是不少中大新亞人的回憶。新亞水塔一直看着學生的經歷。在1990年於新亞新聞及傳播學系畢業的區家麟,日前撰文稱,當年的迎新營,大家在圓形廣場大聚會,水塔在星夜亮了燈,迎接新同學。中大今年50周年,3月時曾開放水塔讓人爬上去,區家麟形容,水塔內部有不同顏色水管,供水到校園不同角落,水塔頂分為3個大缸,盛載食水、冲廁水和消防用水。
水塔平時嚴禁內進,過去有學生找方法爬上約7米高的塔側通風口,進入塔內,現在該通風口已被校方以鐵絲網封閉,並裝設了閉路電視。
1978年在中大新亞經濟學系畢業的張文光,當年到過水塔下草地踢足球,練習「斬波」技巧,那時是大學社運火紅年代,圓形廣場經常貼滿大字報,很多學生就是在新亞水塔底下關心學校,關心社會。
水塔下草地談心 廣場論時政
張文光表示,新亞水塔就在飯堂的隔鄰,平時上山落山都會望到,很有親切感。他的太太當年曾趁夜晚,與宿友及同學找來梯子,爬上水塔第一個通風口,然後沿水塔內梯爬到上塔頂。1988年在新亞企業管理系畢業的蔡子強表示,當年很多老友都會在圓形廣場及水塔下的草地談心、講理想,這是不少中大新亞人的回憶。新亞水塔一直看着學生的經歷。在1990年於新亞新聞及傳播學系畢業的區家麟,日前撰文稱,當年的迎新營,大家在圓形廣場大聚會,水塔在星夜亮了燈,迎接新同學。中大今年50周年,3月時曾開放水塔讓人爬上去,區家麟形容,水塔內部有不同顏色水管,供水到校園不同角落,水塔頂分為3個大缸,盛載食水、冲廁水和消防用水。
水塔平時嚴禁內進,過去有學生找方法爬上約7米高的塔側通風口,進入塔內,現在該通風口已被校方以鐵絲網封閉,並裝設了閉路電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