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實地考察企業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14日 06:35
2013年05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東方匯理大中華基金經理梁光域看來,「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是投資前須謹記的金科玉律。「如果你只去跟一家公司交談,管理層很容易誇大事實、美化自己。」他相信,只有調查過整個產業鏈,才可以客觀估算一家公司在其中的重量。


梁光域分享道,自己幾乎每隔一兩個禮拜就要出訪內地,每年實地考察的項目過百,目的就是避免聽信一面之詞。「我們會向產業鏈的各個成員了解:到底這家公司競爭力是不是夠強?直到取得足夠信心。」以智能手機板塊為例,梁光域在投資目標公司之前,會首先分別找到它的直接競爭者、上游供應商以及下游客戶,逐一了解情况。「這個行業的運作相對透明易懂,只要肯下工夫,總是能拿到有用的一手資料。」


國企多有政治任務 盈利難以為繼

相比之下,梁光域對周期股熱情不高,除了考慮到中國經濟短期難以強勢反彈外,也對國企的運作模式信心不足。「在中國,國企改革、政制改革一向是大難題,很多國有銀行和能源企業其實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盈利公司。」


他舉例稱,國有油氣巨企長期肩負支持國家重點產業的責任,即使明知是虧本生意,也只能年復一年地高價進口油氣、低價補貼下游,國有銀行則扮演背後的「金主」,其中風險可想而知。又例如鋼鐵行業,明明處於產能過剩,但國家由於「維穩」卻難以大規模削減就業崗位,同樣與企業營運的原則背道而馳。「隨着中國市場逐步對民營、國際企業開放,這些國企的盈利狀况就自然會面臨挑戰、難以為繼」。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