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體罰固然不能接受,但當孩子做錯事,適當的處分的確能起警惕作用。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ario兒童•親職教育中心協調主任廖李耀群表示,懲罰的方法有很多,對幼兒來說,要他們承擔後果才是一種奏效的教導方法,例如不准到公園玩,或者不能吃他喜歡的食物等,都是要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做錯事的後果。
有些家長很疼惜孩子,可能不認同學校的責備形式,例如子女被罰少吃幾塊餅乾便動氣,但廖李耀群認為家長要明白管教孩子必須有賞有罰。「成長中並不會沒有痛苦、眼淚和挫折,而是要體驗做錯事需承受後果,這樣孩子才懂得改善自己的行為。」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ario兒童•親職教育中心協調主任廖李耀群表示,懲罰的方法有很多,對幼兒來說,要他們承擔後果才是一種奏效的教導方法,例如不准到公園玩,或者不能吃他喜歡的食物等,都是要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做錯事的後果。
有些家長很疼惜孩子,可能不認同學校的責備形式,例如子女被罰少吃幾塊餅乾便動氣,但廖李耀群認為家長要明白管教孩子必須有賞有罰。「成長中並不會沒有痛苦、眼淚和挫折,而是要體驗做錯事需承受後果,這樣孩子才懂得改善自己的行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