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月來,中央政府的要員包括俞正聲、喬曉陽和目前負責港澳事務的張德江,都先後公開表態,表明了中央政府對本港特區2017普選特首的立場,而此立場據喬曉陽所稱是不會退讓的。簡單地說,中央政府不會認可中央政府不可接受的人士出任特區政府的首長。其實有一句潛台詞上述人士仍未提及的,就是中央政府不會容許本港出現政府輪替執政的局面出現。因此我相信本港於2017的特首選舉,和2020的立法會選舉中,港人可以真正的民主普選產生特首和全部立法會議員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
很大可能,本港於2017的特首選舉中,中央政府會推動透過提名委員會作一次預先的篩選,先篩選出數位中央政府可以接受的候選人,但卻藉此將泛民候選人篩掉出去,然後才讓市民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特區首長。經此選舉方式,中央政府便可保證被選出的特區首長,一定是中央政府可以接受的人士。不過,這種經「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行政長官的普選方式(《基本法》45條),與港人相信和期望的真正普選,有很大的落差。根據國際定義,普選要包括平等的投票權和被選權,若泛民的代表因持不同的政見,例如平反六四和反對一黨專政,令中央政府不能接受,而因此被剝掉了平等的被選權,這種普選,不是國際標準所認同的真正普選。我相信這種非真正的普選,大部分港人是難以接受的。可以預見,當特區政府提出之政制方案出爐時,港人的反彈將會很大的。
嚴肅的決議 高度自治的基石
我想指出一點,2017的特首選舉與過往數屆的特首選舉有很大的分別。因為,根據2007年人大定下的決議,2017的特首選舉是可以普選的方式進行,港人爭取的民主普選,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以時間表的方式,經人大的決議通過。這是一個嚴肅的決議,亦是本港高度自治的基石,不能隨便棄掉。
自從2017的特首選舉擺在議程上,法律學者戴耀廷提出以民眾商議方式、電子投票決定政制方案,以及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佔領中環的行動策略,而佔領中環只是行動策略的一部分,因為若特區政府能提出一個合乎國際標準的政制方案,則佔領中環是不用進行的。整個行動,是基於和平與愛的原則進行的,無疑此行動策略在社會上的確產生─石捲起千重浪的效果,我留意到資深評論員練乙錚先生曾撰文指出,在本港爭取民主,道路是漫長的,故不應盡地一煲。我同意,在本港爭取民主的確是漫漫長路,但觀乎中央政府近月的表態,港人可選取的途徑亦不多。
港人可選取的途徑不多
既然人大2007年定下的決議,指明2017的特首選舉是可以普選的方式進行,港人應視之為保障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的重要基石。無疑這是本港民主政制發展的主要關口,因為若2017的特首選舉不是以真正普選的方式進行,恐怕2020的立法會選舉也不可能以真普選的方式落實。其實國際認可的普選標準,本身是一種普世價值,標誌着人人生而平等,故此每人都應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中央政府不能單指這只是西方價值而不是中國文化價值,便因而隨便將此價值、原則置諸不理。本港社會是在中國主權下的一個國際城市,並受到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保障,享有一國兩際和高度自治。可是,近年中國以大國崛起的姿態出現,對當時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的原則置若罔聞。對本港社會公然地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干預和蠶食特區之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這是令港人難以接受的。
本港社會近年來已經蛻變成一個公民社會。我支持法律學者戴耀廷提出的以和平、非暴力方式佔領中環的行動策略,亦希望泛民團體和熱愛民主的人士,為2017的特首選舉,團結一致,以和平、非暴力方式,爭取真普選,以保障本港之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
作者是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很大可能,本港於2017的特首選舉中,中央政府會推動透過提名委員會作一次預先的篩選,先篩選出數位中央政府可以接受的候選人,但卻藉此將泛民候選人篩掉出去,然後才讓市民以一人一票方式選出特區首長。經此選舉方式,中央政府便可保證被選出的特區首長,一定是中央政府可以接受的人士。不過,這種經「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行政長官的普選方式(《基本法》45條),與港人相信和期望的真正普選,有很大的落差。根據國際定義,普選要包括平等的投票權和被選權,若泛民的代表因持不同的政見,例如平反六四和反對一黨專政,令中央政府不能接受,而因此被剝掉了平等的被選權,這種普選,不是國際標準所認同的真正普選。我相信這種非真正的普選,大部分港人是難以接受的。可以預見,當特區政府提出之政制方案出爐時,港人的反彈將會很大的。
嚴肅的決議 高度自治的基石
我想指出一點,2017的特首選舉與過往數屆的特首選舉有很大的分別。因為,根據2007年人大定下的決議,2017的特首選舉是可以普選的方式進行,港人爭取的民主普選,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以時間表的方式,經人大的決議通過。這是一個嚴肅的決議,亦是本港高度自治的基石,不能隨便棄掉。
自從2017的特首選舉擺在議程上,法律學者戴耀廷提出以民眾商議方式、電子投票決定政制方案,以及以和平、非暴力的方式佔領中環的行動策略,而佔領中環只是行動策略的一部分,因為若特區政府能提出一個合乎國際標準的政制方案,則佔領中環是不用進行的。整個行動,是基於和平與愛的原則進行的,無疑此行動策略在社會上的確產生─石捲起千重浪的效果,我留意到資深評論員練乙錚先生曾撰文指出,在本港爭取民主,道路是漫長的,故不應盡地一煲。我同意,在本港爭取民主的確是漫漫長路,但觀乎中央政府近月的表態,港人可選取的途徑亦不多。
港人可選取的途徑不多
既然人大2007年定下的決議,指明2017的特首選舉是可以普選的方式進行,港人應視之為保障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的重要基石。無疑這是本港民主政制發展的主要關口,因為若2017的特首選舉不是以真正普選的方式進行,恐怕2020的立法會選舉也不可能以真普選的方式落實。其實國際認可的普選標準,本身是一種普世價值,標誌着人人生而平等,故此每人都應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中央政府不能單指這只是西方價值而不是中國文化價值,便因而隨便將此價值、原則置諸不理。本港社會是在中國主權下的一個國際城市,並受到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保障,享有一國兩際和高度自治。可是,近年中國以大國崛起的姿態出現,對當時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的原則置若罔聞。對本港社會公然地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干預和蠶食特區之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這是令港人難以接受的。
本港社會近年來已經蛻變成一個公民社會。我支持法律學者戴耀廷提出的以和平、非暴力方式佔領中環的行動策略,亦希望泛民團體和熱愛民主的人士,為2017的特首選舉,團結一致,以和平、非暴力方式,爭取真普選,以保障本港之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
作者是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