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面對「中國大媽」的盛情撈底,近期金價似乎毫不領情。受美元走強及美聯儲「收水」預期拖累,金價截至昨日上演「七連跌」、累計下挫7.8%,眼看就要再探兩年新低。金價小陽春稍縱即逝,亦令投資者、消費者對黃金前景雙雙轉淡,觀望情緒驟然升溫。
過去一周,美元兌多國貨幣均有升值,變相令美元計價的黃金變「貴」,直接拖累金價下行。截至上周五的七個交易日內,黃金價格從每盎司1474.07美元跌至最新收市價1359.55美元,累計貶值7.8%,眼看就要跌穿4月中金價急瀉後的1348美元低位(見圖)。
羅家聰:資金轉投美元高息資產
「如果從技術層面分析,金價從跌破1600的那天起,牛市就已經結束了。」交銀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無論「中印大媽」是否真正發揮作用,4月下旬金價的短暫反彈都屬正常,但金價下一步將難免跌穿1300美元大關。「市場炒作美聯儲叫停QE(量化寬鬆),美元的單邊升值預料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加上美元資產、高息資產變得吸引,自然會令資金從商品板塊抽離」。
據彭博17日發布的調查結果,28位業內分析師中,有17位認為金價在接下來一周會繼續下跌,看淡比例高達60.7%。而就在5天前,仍有12位分析師相信金價會在一周內上漲,看跌金價的只有10人、比例不足四成。繼高盛、德銀之後,瑞信商品研究主管Ric Deverell公開唱淡黃金,認為其價格在1年內或跌至每盎司1100美元、瀕臨「崩盤(get crushed)」,主要因為未來1至3年,全球出現大規模通脹的可能性已經顯著降低,投資者避險、保值需求也因此減少,黃金此時既無高息吸引又無通脹可抗,地位正岌岌可危。
瑞信:通脹降溫 毋須買金避險
另一邊廂,4月下旬曾大膽入市撈底的搶金客,面對新一輪金價調整,也似乎開始猶豫。景福珠寶副總經理葉景鴻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過去一周金價大跌,但「一窩蜂」搶金的情景並未重現,可看出買家不敢確定金價是否已見底。周大福(1929)發言人亦表示,內地客搶金熱自「五一」之後已逐漸減退,截至上周五,上門人流並未有明顯增加。
記者昨午前往金舖林立的銅鑼灣觀察,幾間連鎖首飾商下午時分,聚集大量顧客選金,其中以拖着行李箱的內地旅客為主。從深圳來港的戴先生,趁父、母親節檔期之間,與姐姐來港選購金飾,結果選中一對金戒指送給父母,價值8000元,戴先生覺得較以往抵買。
港人黃太則花了3000元左右購買一對小金牌,準備作賀禮之用。她表示,買金飾都只是為了實際需要,不會因為金價下跌而儲金保值,更稱「沒有這些閒錢」。
明報記者 杜婧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