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現時沒有專供有精神病病歷長者入住的私人安老院舍,業界反映,近年愈來愈多接收到這類長者,估計與整體人口老化有關。有資深院舍管理層表示,有精神病患的長者不習慣群體生活,而護士及照顧員對精神科的知識有限,故院舍收到這類長者也甚為憂心。業界及關注團體促政府設立精神病長者院舍,短期則應提供津貼讓院舍聘請額外人手或為員工培訓。
精神病長者慣獨行 易生摩擦
該曾先後任職資助及私營院舍約20年的院舍管理層表示,資助院舍一般約有兩名精神病病歷長者入住,大多曾為青山醫院或葵涌醫院病人,因年長而入住院舍。她指出,這類長者大多不願與其他人接觸,或會自言自語及四處走動,另因疑心較重及不習慣院舍集體生活,或易與院友摩擦,幸院內未曾發生傷人事件。
照顧需求較一般長者高
該院舍管理層指出,院舍護士只是普通科畢業,對精神病知識有限,更遑論一般護理員及照顧員。她舉例,精神科護士熟知精神病者病徵及服食精神科藥物後的徵狀,一旦察覺其行徑有異,有所警覺提供幫助,但普通科護士未做得到,唯有靠聽講座「惡補」。
社聯長者服務總主任陳文宜表示,在最近資助院舍業界的會議上,有成員透露近年接收精神病康復者數量日增,故會上決定籌集相關資料。
陳文宜指出,精神病患長者的照顧需求遠較一般長者高,應向院舍設補助金聘專業社工及照顧者,長遠要建專門院舍。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表示,目前安老院舍及殘疾院舍界線模糊,後者人手比例較嚴格,他知道有團體會選擇註冊為較易入門的安老院舍,可能要以低比例人手照顧需高度照顧的智障、精神病患長者,長遠應立法規定一般院舍接收特殊長者的比例。
精神病長者慣獨行 易生摩擦
該曾先後任職資助及私營院舍約20年的院舍管理層表示,資助院舍一般約有兩名精神病病歷長者入住,大多曾為青山醫院或葵涌醫院病人,因年長而入住院舍。她指出,這類長者大多不願與其他人接觸,或會自言自語及四處走動,另因疑心較重及不習慣院舍集體生活,或易與院友摩擦,幸院內未曾發生傷人事件。
照顧需求較一般長者高
該院舍管理層指出,院舍護士只是普通科畢業,對精神病知識有限,更遑論一般護理員及照顧員。她舉例,精神科護士熟知精神病者病徵及服食精神科藥物後的徵狀,一旦察覺其行徑有異,有所警覺提供幫助,但普通科護士未做得到,唯有靠聽講座「惡補」。
社聯長者服務總主任陳文宜表示,在最近資助院舍業界的會議上,有成員透露近年接收精神病康復者數量日增,故會上決定籌集相關資料。
陳文宜指出,精神病患長者的照顧需求遠較一般長者高,應向院舍設補助金聘專業社工及照顧者,長遠要建專門院舍。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表示,目前安老院舍及殘疾院舍界線模糊,後者人手比例較嚴格,他知道有團體會選擇註冊為較易入門的安老院舍,可能要以低比例人手照顧需高度照顧的智障、精神病患長者,長遠應立法規定一般院舍接收特殊長者的比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