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賺錢難 持續地賺更難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21日 06:35
2013年05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寒舍裝修,忙於執拾雜物。翻閱舊剪報,竟是十年前。看得入神,思如潮湧。抬頭望海,竟已是黃昏。


回報高投資 風險相對高

我曾寫過幾篇文章分析買賣衍生工具的方法與風險。近20年的投資生涯中,我認識不少高學歷的「專業投資者」,例如金融學者、基金經理等。一次又一次證明,從事金融行業可以有很多專家,但論投資成績,能稱得上贏家的只是少數。


我手上的這篇剪報,時為2003年2月。當年一位知名的期權專家,自信滿懷地介紹自己研發的期權投機策略,以賺取每年30%至40%的回報。


用期指和期權去賭方向(升、跌和上落),相對其他工具的交易費用較低、流動性較高。不過,要賺取比無風險收益回報(例如港府官債)更高的利潤,一定要承擔風險;一般而言,回報高的投資,風險必定相對地高。


每年持續30%的回報,10 年後已經可以翻14番。那些年,年賺三四成,投資者都可能嫌少。現在看來,才知道得來不易。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做到「持續」。


世事往往難預料,老天總愛開玩笑。那位金融專家的倉位就在當年的10月爆煲,其巨額虧損還導致涉及的期貨公司因未能完成結算而停牌清盤。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累計股票期權(accumulator)風波,大家都明白有些投資策略或工具,風平浪靜時能帶來固定的回報,但當碰到突如其來的危機(例如黑天鵝)時卻會損手爛腳,甚至慘遭沒頂。 「贏粒糖,輸間廠」這些慘痛經驗,教訓人們風險管理的重要。可是,很多人得到這些教訓後,卻往往已是全軍盡墨,無力東山再起。


應先問自己 願意輸多少

無論是股樓金匯,過往所見由「贏到開巷」到「輸到爆廠」的朋友,其作風通常都是「宜將剩勇追窮寇」,貪勝不知輸。


因此,特別是進行投機操作時,先別研究潛在回報,反而應先問自己可能輸多少和願意輸多少。金融市場,大起大落。若說有些人贏錢容易,但相信輸錢更易的佔了大多數。君不見滾滾維港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香江市場,風雲十載,人事幾番新。天翻地覆慨而慷,百般滋味上心頭。至於是否虎踞龍盤今勝昔,卻是見仁見智了。


莫冠業

GNEC投資管理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