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昨推出10年減廢計劃,提出人均減廢四成,環境局官員亦形容目標進取,承認減廢背後牽涉多項爭議措施,例如興建焚化爐、擴建堆填區、廢物徵費等,若有重要措施未能如期推展,將令減廢目標落空。
倘焚化爐流產 無後備計劃
環境局發言人舉例,焚化爐工程能否上馬,視乎司法覆核結果,暫無法估計是否可如期於2022年投入服務。若政府未能於石鼓洲興建焚化爐,會否打另一「後備」選址屯門主意,發言人強調「要看判辭才知」,又指若出現最壞結果,即未能興建焚化爐,港府亦沒有兩手準備,惟有將廢物運往堆填區。
至於擴建堆填區,料亦會遇到地區阻力,發言人只表示「會盡量向居民解釋」。以將軍澳堆填區為例,擴建部分只會接收建築廢料,臭味問題可獲解決。按政府計劃,本港3個堆填區都要擴建,新界東南、新界西及新界東北堆填區分別擴建13公頃、70公頃及200公頃,總面積等於16.6個維園。
環團:公眾參與關鍵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亦提到,減廢3招之中,首兩招是立法徵費及興建處理廢物設施,餘下一招是社會動員,即市民和業界的參與,對實現藍圖的目標更關鍵。但事實上,有環團認為公眾參與難控制,運動是否收效直接影響減廢目標。
世界綠色組織表示關注,減廢目標主要依賴廢物徵費等措施,擔心一旦出現變數,藍圖將成空話。
該組織發現,政府以人均棄置廢物量作為減廢基礎,但隨着人口增加,會削弱減廢成效。
按政府統計處,本地人口會持續增加,到2022年人口較2011年增加9%,至772萬,即使政府人均減廢四成成功,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約6176公噸,較2011年的8996公噸只減31%。
明報記者
倘焚化爐流產 無後備計劃
環境局發言人舉例,焚化爐工程能否上馬,視乎司法覆核結果,暫無法估計是否可如期於2022年投入服務。若政府未能於石鼓洲興建焚化爐,會否打另一「後備」選址屯門主意,發言人強調「要看判辭才知」,又指若出現最壞結果,即未能興建焚化爐,港府亦沒有兩手準備,惟有將廢物運往堆填區。
至於擴建堆填區,料亦會遇到地區阻力,發言人只表示「會盡量向居民解釋」。以將軍澳堆填區為例,擴建部分只會接收建築廢料,臭味問題可獲解決。按政府計劃,本港3個堆填區都要擴建,新界東南、新界西及新界東北堆填區分別擴建13公頃、70公頃及200公頃,總面積等於16.6個維園。
環團:公眾參與關鍵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亦提到,減廢3招之中,首兩招是立法徵費及興建處理廢物設施,餘下一招是社會動員,即市民和業界的參與,對實現藍圖的目標更關鍵。但事實上,有環團認為公眾參與難控制,運動是否收效直接影響減廢目標。
世界綠色組織表示關注,減廢目標主要依賴廢物徵費等措施,擔心一旦出現變數,藍圖將成空話。
該組織發現,政府以人均棄置廢物量作為減廢基礎,但隨着人口增加,會削弱減廢成效。
按政府統計處,本地人口會持續增加,到2022年人口較2011年增加9%,至772萬,即使政府人均減廢四成成功,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約6176公噸,較2011年的8996公噸只減31%。
明報記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