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3歲男童張睿霆前年8月在屯門醫院接受顱頸融合手術後死亡,死因庭展開15日聆訊後,昨裁定他死於不幸。張母表示,裁決證明兒子不是死於罕見的併發症,而是不幸犧牲在青黃不接、錯漏百出的醫療體制下。張母含淚稱,絕對相信每名醫生都不想醫死病人,但希望市民以雪亮的眼睛監察醫療機構,以改進醫療體系。至於向醫管局追討賠償問題,張母稱將交給律師處理。
陪審團列5建議
陪審團裁定張童因低氧性腦部受損致死,並提出5項建議。教學手術方面,院方必須給予病人及其家屬知情權、決定權,並以書面同意確認;醫生必須向病人及家屬詳細解釋手術的可能併發症,並記錄在手術同意書;任何醫生須妥善記錄對病人的診斷;院方為醫生增設危急搶救訓練課程,並將課程納入專科訓練內,院方亦應定期提供模擬訓練,以增強醫生使用各種儀器的認識及技巧;對於高風險、特殊的手術,參與的醫生必須留守現場處理突發事件,待完成後方可離開。
屯院﹕提醫護詳述療程
屯門醫院回應死因庭的建議稱,院方已針對可能因為氣道阻塞導致插喉有困難的個案,組成包括腦外科、普通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骨科等跨專業團隊的工作組制定參考指引;醫護人員亦有參與情境模擬訓練,以提升治療團隊應付手術時出現突發情况的能力。此外,院方亦再三提示醫護人員在醫療程序中,須向病人及其家屬詳細解釋,並作適當記錄。
張童於前年8月4日接受手術,多名著名醫生有份操刀,包括屯門醫院神經外科主管方道生。不過,張於拔喉後15分鐘呼吸困難,搶救無效至同月22日死亡。其後屯門醫院提交海外專家獨立調查報告,男童家屬狠批該報告前後矛盾,又沒交代責任誰屬,稱完全不能接受。
【案件編號:CCDI964/11】
陪審團列5建議
陪審團裁定張童因低氧性腦部受損致死,並提出5項建議。教學手術方面,院方必須給予病人及其家屬知情權、決定權,並以書面同意確認;醫生必須向病人及家屬詳細解釋手術的可能併發症,並記錄在手術同意書;任何醫生須妥善記錄對病人的診斷;院方為醫生增設危急搶救訓練課程,並將課程納入專科訓練內,院方亦應定期提供模擬訓練,以增強醫生使用各種儀器的認識及技巧;對於高風險、特殊的手術,參與的醫生必須留守現場處理突發事件,待完成後方可離開。
屯院﹕提醫護詳述療程
屯門醫院回應死因庭的建議稱,院方已針對可能因為氣道阻塞導致插喉有困難的個案,組成包括腦外科、普通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骨科等跨專業團隊的工作組制定參考指引;醫護人員亦有參與情境模擬訓練,以提升治療團隊應付手術時出現突發情况的能力。此外,院方亦再三提示醫護人員在醫療程序中,須向病人及其家屬詳細解釋,並作適當記錄。
張童於前年8月4日接受手術,多名著名醫生有份操刀,包括屯門醫院神經外科主管方道生。不過,張於拔喉後15分鐘呼吸困難,搶救無效至同月22日死亡。其後屯門醫院提交海外專家獨立調查報告,男童家屬狠批該報告前後矛盾,又沒交代責任誰屬,稱完全不能接受。
【案件編號:CCDI964/11】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