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旅行永遠能讓自己認識到,自己對世界所知有多有限。從來只知道馬克思生於德國,葬於倫敦,卻沒考究過他到底在哪個城巿出生;這趟來德國特里爾(Trier),才知原來這就是他的出生地。特里爾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現在仍保留許多古羅馬人遺下的建築,甚至白葡萄──除了觀摩古蹟,喝葡萄酒也可以是追溯古羅馬歷史的方法。
初到毗鄰盧森堡邊境的特里爾,旅遊巴經過當地最有名的景點黑門(Porta Nigra,也譯尼格拉城門),看見幾十個紅彤彤的小人像豎立在門前;仔細看,這不是馬克思嗎?導遊解釋:「馬克思1818年生於特里爾;今年是他逝世130周年,所以我們特地在市內豎起馬克思小人像紀念。(詳見「出沒注意」)」當地旅遊局負責人也不諱言,發展「馬克思主題遊」是近年的事:「在冷戰年代,我們對特里爾是馬克思出生地這事實比較低調,但隨着冷戰結束,中國遊客對他又特別有興趣,我們也更積極推廣關於他的景點。」
千年世遺 「循環再用」
不過,對於非來自(前度)社會主義國家、沒有讀過《資本論》的人來說,特里爾最大的資產,在於它遠至古羅馬的歷史。特里爾在超過2000年前由羅馬帝國建市,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特里爾在公元1至3世紀,發展為繁華的都市,建造了城門、劇院、浴場等,並成為四帝制(Tetrarchy)下羅馬帝國其中一個首都,在君士坦丁大帝管治下得以擴建;這時期的部分建築保留至今,還在198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有趣的是,這些近二千年的古蹟之所以得以保存,不少是因為「循環再用」——在不同時期、被改建為不同用途的建築。
大殿藏得下一條村
像黑門這個阿爾卑斯山以北、保留得最完好的古羅馬城門,就是這樣不經意地獲保留下來。黑門建於公元180年左右,是當時四座城門其中之一。這些城門隨着城市發展逐漸荒廢,中世紀的人還把城門的石塊拆下來建房子。幸而11世紀時,希臘修士Simeon住進黑門的東塔裏潛修;他死後獲封聖人,黑門被改建成紀念他的教堂,才得以避過被街坊「拆骨」的命運。建於公元310年的君士坦丁大教堂(Konstantin Basilika),最初是君士坦丁大帝擺放皇座的大殿,是現存古羅馬時期單房建築當中最大的一個,高33米、寬29米、長67米,中間並無任何柱子支撐,可見古羅馬人建築造詣之高。導遊說,它在中世紀時曾經有條小村莊在大殿裏!其後成為大主教的城堡,19世紀至今則變成新教教堂。
150元可試120種葡萄酒
除了宏偉的建築,古羅馬人對特里爾以至整個德國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葡萄酒。特里爾所在的摩澤爾(Mosel)河谷,是德國最古老的葡萄釀酒區──由於被山谷圍繞,摩澤爾河谷是德國氣候最溫和的地區之一:即使緯度高達50度,全年的平均氣溫亦有10℃。所以早在公元一世紀,古羅馬人已經在河谷的山坡上種植葡萄,後來更因為人口激增、需求增加而大規模種植;而古羅馬人所培植的葡萄品種,相信包括Elbling白葡萄,現在摩澤爾河谷仍在種植。而最佳品酒地點,要數Oechsle Wein-& Fischhaus餐廳(www.oechsle-weinhaus.de)──只要15歐元(約150港元),便能一次過品嘗多達120種不同的葡萄酒,每瓶酒的售價更與在酒莊購買相同。Weinstube Kesselstatt(www.weinstube-kesselstatt.de)餐廳則能讓人在酒窖邊吃地道食物邊品酒。美酒和建築,可是古羅馬人給特里爾最珍貴厚重的禮物。
■出沒注意
500迷你「馬克思」新形象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195周年兼逝世130周年,特里爾為此特別請來德國藝術家Ottmar Hoerl,設計藝術裝置——即日至5月26日,於地標黑門以及Simeonstift一帶,放置500個高不足1米、以四種不同的紅色塑膠製成的雕像。世界各地的共產國家都有馬克思雕像,但Ottmar Hoerl刻意避開這種神化馬克思的形象,改為參考一張他與三個女兒及恩格斯的合照,來塑造裝置的造型,以和藹老伯的模樣,以及小孩般的高度,讓所有參觀者都能和他互動,並引發人們重新思考馬克思。喜歡的話,還可以買一個雕像回家,每個300歐元(約3000港元)。
■旅遊錦囊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往德國均毋須簽證
匯率:1歐元約兌10港元
機票:漢莎航空香港直航往返法蘭克福,票價約5350港元起(未包括稅項及燃油附加費)查詢:漢莎航空,電話:2868 2313, 網址:www.lufthansa.com/hk
交通:法蘭克福機場乘火車往特里爾約3小時
特里爾旅遊網:www.trier-info.de
德國國家旅遊局:www.germany.travel
文、圖:郭瑋瑋
協力:德國旅遊局
編輯 林華君
美術 SIUKI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