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回吐126點或0.5%,國指跌0.9%,外資關注內地經濟放緩,連沽空機構渾水的創辦人Carson Block亦再唱淡內銀股,他指內銀持有毒資產比08年金融海嘯時西方銀行更多,言猶在耳,「金手指」高盛亦付諸行動,乘新股銀證(6881)掛牌前夕趁旺「一股不留」盡沽祖國「最大錢莊」工行(1398),套現86億元,大家若此際撈入工行,或正意味與此華爾街大行高盛進行「對賭」。
外資憂內地經濟放緩 內銀捱沽
內銀股近年特點是升得快,亦跌得急,走勢此起彼落,由於內地經濟正處轉折期,在經濟復蘇的明顯信號出現之前,內銀股策略只宜「高沽低揸」。
近期外資關注內地經濟放緩,經濟師近日紛紛下調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至約7.5%,憂慮企業盈利轉弱。內銀股為「百業之母」,自然首當其衝,加上監管當局對理財產品加強監管,均成外資逢高沽貨的對象。
高盛今年兩度減持工行,今年一月的配售價5.77元是其自2009年至今歷次配售最高價一次,今次配售價比上次低近5%,工行昨收5.52元,力守高盛配股價5.5元之上,但高盛是次「清貨」,或會被市場解讀為外資對內地經濟放緩及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揮之不去。
工行估值低 下調空間有限
「平」是內銀H股每逢低位便有支持的最大誘因,行業目前預測今年市帳率僅1.1倍,市盈率僅約6倍,平均息率更達5厘,單純從估值面而言,較不少國際同業優勝,而工行現價仍相當預測今年市帳率1.17倍,雖略高同業,但提供股息率達5.7厘,料下調空間有限,兼且滬指昨重上2300點關口,似正凝聚動力。
內銀股首季業績仍算理想,除了早已反映在股價之上息差收窄外,收入有穩定增長,工行首季盈利增12.1%至687億人民幣,主要趨勢接近同業,在《巴塞爾III》下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升16點子至11%,在同業處高水平。
但值得留意是工行首季不良貸款達802.37億元人民幣,按季升7.6%,不僅屬四大國有商銀增幅最高,亦錄工行自2006年上市至今按季最大增幅,儘管工行年化壞帳形成率仍保持在25點子低水平。工行數據顯示內銀資產質素續有壓力,外資對此憂慮亦不無道理。
謝偉龍
外資憂內地經濟放緩 內銀捱沽
內銀股近年特點是升得快,亦跌得急,走勢此起彼落,由於內地經濟正處轉折期,在經濟復蘇的明顯信號出現之前,內銀股策略只宜「高沽低揸」。
近期外資關注內地經濟放緩,經濟師近日紛紛下調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至約7.5%,憂慮企業盈利轉弱。內銀股為「百業之母」,自然首當其衝,加上監管當局對理財產品加強監管,均成外資逢高沽貨的對象。
高盛今年兩度減持工行,今年一月的配售價5.77元是其自2009年至今歷次配售最高價一次,今次配售價比上次低近5%,工行昨收5.52元,力守高盛配股價5.5元之上,但高盛是次「清貨」,或會被市場解讀為外資對內地經濟放緩及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揮之不去。
工行估值低 下調空間有限
「平」是內銀H股每逢低位便有支持的最大誘因,行業目前預測今年市帳率僅1.1倍,市盈率僅約6倍,平均息率更達5厘,單純從估值面而言,較不少國際同業優勝,而工行現價仍相當預測今年市帳率1.17倍,雖略高同業,但提供股息率達5.7厘,料下調空間有限,兼且滬指昨重上2300點關口,似正凝聚動力。
內銀股首季業績仍算理想,除了早已反映在股價之上息差收窄外,收入有穩定增長,工行首季盈利增12.1%至687億人民幣,主要趨勢接近同業,在《巴塞爾III》下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升16點子至11%,在同業處高水平。
但值得留意是工行首季不良貸款達802.37億元人民幣,按季升7.6%,不僅屬四大國有商銀增幅最高,亦錄工行自2006年上市至今按季最大增幅,儘管工行年化壞帳形成率仍保持在25點子低水平。工行數據顯示內銀資產質素續有壓力,外資對此憂慮亦不無道理。
謝偉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