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女兒快9歲,遺傳了爸爸不愛說話的性格,但有基本禮貌。她不太喜歡別人問她學校情况,例如學了什麼之類。但有些家長總愛旁敲側擊,又或叫自己的孩子致電來問功課。女兒對同學還算自然,但對大人的問題就不想答,有時甚至會令場面尷尬,結果被別的家長親友指摘不禮貌。我問女兒想不想我跟老師及那些家長說明情况,她又不願意,請問可如何處理又不令人太難下台呢?
每個孩子各有不同個性,父母宜接納並欣賞子女的獨特之處。個案中的女孩性格較內向,對人不算熱情,作為父母,千萬別把「自閉」、「十問九不答」、「無禮貌」等掛在嘴邊,這可能只令她認為自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且言詞也可能造成親子隔閡,令她不願意向父母傾訴心事。
忌負面口脗掛口邊
另一方面,父母可設身處地代入女兒的位置,嘗試明白她的感受。試想,如果有人經常問你一些不想回答的問題,你會否感到很煩厭、壓力很大?事實上,沒有人喜歡被拿來和他人比較。只是一個小孩子,面對大人的追問,既不能直接拒絕、不回應,又不能或不敢回應或走開,只好以「沉默」作為無聲、無奈的抗議。這刻,關心無助的孩子,比安撫不滿的大人更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議﹕
1.向孩子明確表達你的明白和體諒﹕藉同理心作出回應﹕「換了是我,也覺得很難回答啊!」這份明白和接納,讓女兒感到安全和有人理解,鼓勵她吐露更多心聲,讓父母更了解她的感受和需要。
2.引導及啟發思考﹕孩子受壓時以沉默回應,原因之一是她不曉得其他處理方法。爸媽可引導女兒思考,例如﹕「如果你打電話找同學,她硬是不接聽,你會有什麼感受?如果你有需要找同學幫助時,卻找不着,內心都會很焦急吧」、「別人問你,如果你不作聲,別人不知道你是不想答,還是不懂得答」。這樣就有助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
教孩子如何回應
3.教導及練習回應方法﹕父母可教導女兒在遇上別人追問時,作出有智慧和禮貌的回應。如同學家長打電話來刺探成績,女兒可禮貌地表示:「Auntie,不好意思,我現在要做功課和溫習了,下次再談吧!」這樣對方就算多不高興,也不能指摘女兒不禮貌吧?
4.父母把關﹕事實上,這些問題源自於大人的比較,故遇上孩子不能招架的情况,父母應挺身而出作出適切的回應。例如﹕家中親戚一聚頭就談考試成績,當眾人追問女兒時,父母可平和地表達﹕「其實,現在孩子們讀書也很大壓力了,放假就不要把成績掛在口邊,讓孩子輕鬆一下吧!」重點是,大人之間的事,不應由小孩們去承受。
資料提供﹕家庭關係親職資深輔導員(註冊社工)梁倩君
每個孩子各有不同個性,父母宜接納並欣賞子女的獨特之處。個案中的女孩性格較內向,對人不算熱情,作為父母,千萬別把「自閉」、「十問九不答」、「無禮貌」等掛在嘴邊,這可能只令她認為自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且言詞也可能造成親子隔閡,令她不願意向父母傾訴心事。
忌負面口脗掛口邊
另一方面,父母可設身處地代入女兒的位置,嘗試明白她的感受。試想,如果有人經常問你一些不想回答的問題,你會否感到很煩厭、壓力很大?事實上,沒有人喜歡被拿來和他人比較。只是一個小孩子,面對大人的追問,既不能直接拒絕、不回應,又不能或不敢回應或走開,只好以「沉默」作為無聲、無奈的抗議。這刻,關心無助的孩子,比安撫不滿的大人更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議﹕
1.向孩子明確表達你的明白和體諒﹕藉同理心作出回應﹕「換了是我,也覺得很難回答啊!」這份明白和接納,讓女兒感到安全和有人理解,鼓勵她吐露更多心聲,讓父母更了解她的感受和需要。
2.引導及啟發思考﹕孩子受壓時以沉默回應,原因之一是她不曉得其他處理方法。爸媽可引導女兒思考,例如﹕「如果你打電話找同學,她硬是不接聽,你會有什麼感受?如果你有需要找同學幫助時,卻找不着,內心都會很焦急吧」、「別人問你,如果你不作聲,別人不知道你是不想答,還是不懂得答」。這樣就有助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
教孩子如何回應
3.教導及練習回應方法﹕父母可教導女兒在遇上別人追問時,作出有智慧和禮貌的回應。如同學家長打電話來刺探成績,女兒可禮貌地表示:「Auntie,不好意思,我現在要做功課和溫習了,下次再談吧!」這樣對方就算多不高興,也不能指摘女兒不禮貌吧?
4.父母把關﹕事實上,這些問題源自於大人的比較,故遇上孩子不能招架的情况,父母應挺身而出作出適切的回應。例如﹕家中親戚一聚頭就談考試成績,當眾人追問女兒時,父母可平和地表達﹕「其實,現在孩子們讀書也很大壓力了,放假就不要把成績掛在口邊,讓孩子輕鬆一下吧!」重點是,大人之間的事,不應由小孩們去承受。
資料提供﹕家庭關係親職資深輔導員(註冊社工)梁倩君
留言 (0)